首页 理论教育 蜀中琴家的贡献与成就-琴乐美学的影响和古琴拍卖纪录

蜀中琴家的贡献与成就-琴乐美学的影响和古琴拍卖纪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天宝年间的薛易简以琴待诏翰林,掌握并加工整理传统琴曲外,还写有一篇《琴诀》,其中琴乐美学的见解对后世影响很大。说明琴家加强了“拍”的意识,重视了琴乐的节奏节拍,不那么随性地自由发挥了。此后蜀地造琴名匠辈出。《唐国史补》称“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等”。据传2003年中国嘉德春拍会,此“九霄环佩”琴以人民币346万元成交,创当时中国古琴拍卖世界纪录。

蜀中琴家的贡献与成就-琴乐美学的影响和古琴拍卖纪录

宋代的古琴音乐在唐代之后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北宋成玉《琴论》指出:“京师、两浙、江西,能琴者极多,然指法各有不同。京师过于刚劲,江西失之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此语道出北宋时期琴人琴乐的发展以至成熟,成熟的标志是流派的出现。最初的琴派便是以这三个不同地域及其指法而划分的。成玉分析了各派演奏风格的特征,明显推崇两浙派的演奏风格。

宋代古琴音乐的发展其实与几个喜好琴乐的皇帝不无相关。宋太宗好琴,以为弦多为好,下令增改七弦琴为九弦琴。宋徽宗好琴,更以为琴多为好,下令造弦数为一、三、五、七、九的五等琴,祭祀、朝贺大乐中最多用到八十多张琴,其中七弦琴便有二十三张之多。此外,徽宗为满足自己的喜好,在宫中专设琴苑。在宣和殿设“万琴堂”,“搜罗南北名琴绝品”用以收藏。金朝好几位皇帝也好琴。金章宗将他最喜爱的“春雷”琴定为“御府第一琴”而设置左右,形影不离,甚至死时还要挟之以殉。宋时藏之内廷的宫中专用琴谱,为与民间各派曲谱相区分而专称“阁谱”。南宋时非阁本不得待诏。宋代朝廷如此视古琴音乐为华夏正统,加以提倡,致使文人士大夫中喜琴擅琴者不少,诸如范仲淹、崔遵度、欧阳修苏轼(见图63)等名士均以弹琴知名。自北宋始,琴界实以京师(汴梁)著名的“琴僧系统”影响最大。其祖师是号称“鼓琴为天下第一”的宫廷琴待诏朱文济,其余各代都是僧人。

图63 宋东坡居士琴“松石间意”(反面、正面)

朱文济最先反对宋太宗改制九弦琴,不媚于权贵,“不好荣利”,艺品高尚,在当时被尊为“大师”。他的得意门生是京师的慧日大师夷中,夷中再传僧知白、义海。欧阳修有诗赞誉知白,可知知白习得了夷中的真传。诗曰:“吾闻夷中琴已久,常恐老死失其传。夷中未识不得见,岂谓今逢知白弹。遗音髣髴尚可爱,何况之子传其金。”又沈括梦溪笔谈》中说:“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可知义海的演奏“意韵萧然”,谁也模仿不像,不仅是他的琴艺高超,更是他全面的修养。义海的学生则全和尚,著《则全和尚节奏指法》,对演奏有独到见解,且所传的乐曲也广受欢迎。他收钱塘僧照旷为弟子,照旷则以弹《广陵散》“音节特妙”著称。京师阁谱长期供奉在内廷被神化,脱离实际而日益僵化,终被民间生动活泼的“江西谱”“浙谱”所替代。

南宋时期的著名琴人多出临安一带,临安是当时的首府。浙派在理论和实践上不墨守成规,主张创新,故在当时影响较大。其中成就最大的代表人物是光禄大夫张岩扶持的琴师郭沔。郭沔字楚望,浙江永嘉人,一生清贫。南宋嘉泰、开禧年间在张岩家做清客。张岩好琴,家藏宰相韩侘胄家传的阁谱和从民间各地购得的野谱,交郭沔整理后编成十五卷。后因刊行无望,张岩遂将这些琴谱全部交予郭沔,郭因此眼界大开,琴艺及修养倍增,并能自创新曲。离开张家隐居后,创作了《潇湘水云》《泛沧浪》《春雨》《飞鸟吟》《秋风》《步月》等琴曲。郭沔临终前,将他的谱集都交给他的弟子刘志方。刘志方作有《忘机曲》《吴江吟》等作品,并有学生毛敏仲等人。郭沔通过刘志方,将他继承和发展的琴曲,再传给杨瓒的门客徐天民、毛敏仲。

杨瓒曾任度宗时的司农卿。他与门客一起订正调意、操异四百六十八首,编成《紫霞洞谱》十三卷,对当时及后世影响重大。他对浙派延续至元明各代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与门客后为浙派的另外一支。徐天民是浙派的重要传人,也是元明浙派中徐门琴派的创始人,演奏风格自成一家,作有《泽畔吟》等曲。他所传的十五首琴曲,后由临安道士金如砺编为《霞外琴谱》传世,并有徐门琴派的谱集《徐门琴谱》十卷传世,以致明代琴家多视徐门为正宗。由宋至明,徐天民、徐秋山、徐晓山、徐和仲祖孙四代,将古琴浙派传播光大,在明代获“徐门正传”之口碑。毛敏仲初学江西派,后从刘志方改为浙派。南宋淳祐、宝祐年间,他和徐天民同为杨瓒门下的清客,作有《樵歌》《山居吟》《渔歌》《禹会塗山》《庄周梦蝶》《列子御风》《广寒游》等作品。(www.xing528.com)

元代将宋末浙派继续延续,上文已述,则此期浙派应提及的重要琴人还有汪元量(或民间琴家),宋尹文(徐秋山的学生),苗秀实、苗兰父子(金代琴家),耶律楚材契丹族琴家)等。而此期值得称道的琴曲可推郭沔的代表作《潇湘水云》。郭沔一生主要活动于黑暗、腐败的淳祐、咸淳年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深化,使得郭沔等琴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会在琴曲创作中或隐或现地表现出来,即如明代朱权《神奇秘谱》解题所说:“先生……每欲望九嶷,为潇湘之云所蔽,以寓惓惓之意也。”后世清代徐上瀛传《大还阁琴谱》后记中亦称:“今按其曲之妙,古音委宛,宽宏澹茂,恍若烟波缥缈。其和云声二段,轻音缓度,天趣盎然,不啻云水容与。至疾音而下,指无沮滞,音无痕迹,忽作云驰水涌之势。泛音后,重重跌宕,幽思深远。”郭沔创作的原谱现已无存,《神奇秘谱》中收有徐天民的传谱,分十段。后人不断演绎,至清代已有十八段。现存五十多种版本,可谓我国传统音乐遗产中一首思想性、艺术性较为一体的经典佳作。

潇湘水云(第一段)(泛音段)

元代的琵琶已经历了唐代四弦四柱、横抱或斜抱、拨弹的外来形态,向宋代多相多品、竖抱、指弹的民族化转变。唐贞观年间,五弦琵琶演奏家裴神符首创指弹;晚唐出现了斜抱,用义甲弹奏的四相四品琵琶,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琵琶女已是竖抱指弹。由于品位的增加,琵琶曲的音域和表现力必然宽广许多。宋代著名的琵琶曲有《胡渭州》《六幺》《濩索》等。

元代诗人杨允孚《滦京杂咏》诗曰:“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诗末注:“《海青拿天鹅》,新声也。”如果说此前的琵琶曲多为外来音乐的改编曲的话,那么《海青拿天鹅》可以说是迄今最早的一首以汉族音乐为材料创作的琵琶独奏曲,而描写的却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或契丹、女真、蒙古等)鹰猎的风俗生活。此地民族用一种青雕——海东青,又名海青作为猎鸟。该曲即描写海青捕追天鹅,终得胜而归的全过程。音乐以勇猛机警的海青主题贯穿,伴以不协和和弦的音响,营造出紧张激烈的搏斗情景。同时又通过模拟海青和天鹅的嘶鸣,透出些许谐趣。再以喜庆的传统曲牌音乐烘托得胜归营的凯旋气氛,犹如一幅奇特的西北大自然的风俗长卷。此曲后于明人李开先《词谑》中有载,明万历年间,河南琵琶名手张雄以演奏《拿鹅》称奇一时,曰:“就中张雄更出人一头地:有客请听琵琶者,先期上一副新弦,手自拨弄成熟,临时一弹,令人尽惊。如《拿鹅》,虽五楹大厅中,满厅皆鹅声也。”说明此时指弹琵琶的技艺已接近登峰造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