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乐舞可知,如果说狩猎经济时代,人们对野兽的侵袭还有着一定的顽强的抗争力的话,那么到了农耕时代,原始生产者在自然力的侵害面前,则常常是对支配自然的无力,或者作为超自然力加以祈求。我国早在两万五千年至五万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经出现原始神灵观念。对天地神灵的崇拜,几乎贯穿整个远古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乐舞形式上表现的是,同氏族社会物质现实层面的联系,而先民们在精神现实层面同自然的交往,则反映在与“无形存在”的神灵沟通、祈祀农神保佑的乐舞内容或咒词中。
据《礼记·郊特牲》记,伊耆氏有一种岁祭乐舞。每年十二月岁末终了要举行一次“合祭万物”的报谢大祭典——腊祭。腊祭中有大型的乐舞表演,唱祈年祝辞,故称“伊耆氏腊辞”,用以报答一年来众神赐福助佑之功,并为来年的农事活动祈福。这首古老的巫歌唱道:“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全歌以祈使的口吻,希望土堤巩固,土梗安稳,水归低洼处,勿滥流;害虫不要危害庄稼,草木归到泽薮之地,勿乱长。这首后被传为是神农氏作的歌曲,抒发了先民同自然作斗争的强烈愿望。从歌中以相同事物的并列,同样句式的反复来表达中心思想看,这种章法特点产生于劳动动作的反复和便于记忆联想。相对狩猎时代较原始一些的《弹歌》,农耕时代的《腊辞》应该是氏族社会后期的产物。恩格斯在《家族·私有财产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氏族发生在野蛮中期,发展于野蛮晚期。……是在初期未开化时代达到完成。”以上氏族乐舞均同祭典仪式结合,也反映了此期社会活动的发展和社会组织的强化。
神农也是三皇传说中的著名人物,为古羌人部族中一农业较先进的氏族首领。他发明耒耜,教民耕作。神农氏乐舞为反映农事活动并欢庆丰收的《扶犁》。又传《扶犁》的作者是神农氏的部下“刑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刑天与帝王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戚舞”是传说中的原始时期著名的武舞,“刑天舞干戚”的传说反映了原始社会后期氏族部落间的战事。近年在今河南等地农村,竟发现有“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传统舞蹈,可见此神话传说有着它恒久的艺术魅力。(www.xing528.com)
黄帝因世传他创制万物、团聚先民的盛德如云的伟迹,故被尊为华夏族的始祖神。《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黄帝氏以云为纪,故为云师而云名。”何为“云师”?即“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传说黄帝即位时,天上祥云呈瑞,便以云为图腾,故黄帝图腾乐舞传为《云门大卷》,简称《云门》或《承云》。作乐祀云,是黄帝族团图腾崇拜的一种礼仪表现。内容是祭图腾、敬谢云神福佑之功。后来,乐舞因不同功能而出现变异,被用来歌颂英雄祖先黄帝的功绩,同时也祭祀主管五谷的咸池星。咸池为天上西宫星宿,古人认为此星主宰着人间的农事丰歉。这又是早期农业社会中,与人们切身的生存利益息息相关的日月星辰,故乐舞《云门》后来有了《咸池》的异名。相传乐舞《咸池》都是在每年农历二月间农事开始之前举行,明显是为了表达祈求五谷丰登的意愿。
其他属不同图腾的氏族各有本氏族的乐舞。如据《吕氏春秋·古乐》,颛顼有乐舞《承云》,帝喾有乐舞《六英》,帝尧有乐舞《大章》,等等,都与原始农业社会生产及自然崇拜、图腾祭祀的信仰习俗有关。其中颛顼相传是黄帝的后人——黄帝之孙,故乐舞与黄帝乐舞同名。《六英》者,言能调和五声以养万物,调其英华也。《大章》者,“大明天地人之道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