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以人的精神需要或者物质需要为基础而进行的某项活动。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生活经历、情感依恋和认知程度息息相关。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很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青少年的兴趣,特指青少年对于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例如,热爱篮球的学生,会比较倾向于观看篮球赛事;喜欢画画的学生,会乐于参加绘画展览;喜欢音乐的学生,会常常把耳机放在耳朵里听音乐。一个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则必然是“电脑侠”或者“低头族”。
根据兴趣对青少年活动的作用,可将其分为积极兴趣与消极兴趣。前者指对青少年的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兴趣,后者指对青少年的活动起消极作用的兴趣,如赌博、酗酒、沉迷于网络以及影响正常工作或学习的无意义的兴趣。[20]积极的兴趣催人上进,消极的兴趣只会让人陷入堕落的深渊。
据潮州新闻网报道,家住潮州市区的小林(化名)是个15岁的女孩,她对学习交友都不感兴趣,唯一的兴趣就是玩手机游戏。她经常在网上和其他玩家组队,挑战游戏关卡。为了玩得更过瘾,她用自己的零花钱购买虚拟游戏币,用来买游戏道具和升级装备等。通过升级,小林获得了一种在生活中得不到的成就感。而且级别越高,装备越好,小林越能感受到大家的拥戴。这种众星捧月的感觉,让小林的心情很是愉悦,她开始多次向父母要钱往游戏里充值,渐渐地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之后小林以自杀为要挟,让父母拿出5万多元现金供其游戏,父母拒绝了她疯狂且无理的要求。小林便离家出走,甚至出现自残的行为。家里人感觉到事态严重,赶忙为她找了一名心理咨询师。现在小林已休学并在积极治疗中。
案例中的小林,在花一样的年纪中,本应该去享受大自然赋予的雨露和阳光,健康茁壮地成长,却在不良兴趣的指引下,误入迷途。在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时代,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顽疾,宜疏不宜堵。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全面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将青少年的目光从游戏中转移出来,宜早不宜迟。
第一,重新认识自己,放大自己积极的兴趣爱好。如果是一个安静的孩子,也许会喜欢看书、画画;如果是一个活泼的孩子,也许会喜欢体育、舞蹈;如果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也许会喜欢手工、烹饪……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除了游戏以外的活动,能收获成就感和快乐,不妨慢下脚步来,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有意识地去培养放大这些兴趣爱好,将浪费在游戏上面的时间和精力安排在这些积极的兴趣爱好上,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二,树立目标,让兴趣成为自己拿得出手的才华。树高千尺,必有其根;大河上下,必有其源。要想自己的特长之树挺拔、才华之河绵长,离不开其根源——兴趣。一个平凡的兴趣也许很难坚持,但是树立了一个目标,奔着目标去完成一件事,就会拥有持续的动力。比如喜欢登山,就罗列必登的山峰;喜欢旅游,就计划每一段旅程;喜欢弹琴,就设定达到的水平……短期的目标能规范行为,长远的目标能指引人生的方向。当兴趣爱好一天天充实生活,成为生活的调味品,成为可以展示的才华的时候,青少年的日程安排中,自然就会少了网络游戏的时间。
第三,参加社团活动,与朋友一起享受真实游戏。青少年的社团多是志同道合的人成立的,比如舞蹈社团、篮球社团、绘画社团、爱心社团等等。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加入社团组织的比赛、联谊等活动,与同龄的小伙伴们一起完成社团布置的任务,既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才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团的使命和荣誉共同奋斗,又能结交现实中的好朋友,在交往中感受友情,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摆脱网络虚拟世界带来的虚幻想象。
网络游戏成瘾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破解网络游戏沉迷的方法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得靠青少年自己。青少年只有树立网络游戏沉迷防范意识,学习网络基础知识,控制网络游戏时间,并谨慎交友,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面,才能顺利越过网络游戏成瘾的雷池,向着美好的未来进发。
讨论问题
1.外部环境对你的成长有影响吗?
2.你认为成绩优劣与老师有关联吗?
3.面对父母的“高压政策”,你是如何释放压力的?
4.如果有一天你沉迷于游戏,能自己走出来吗?
【注释】
[1]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2016—2021年中国网吧服务行业市场调查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R]. 2016.
[2]陶荣.网络游戏广告色情化成因分析[J].学术探讨, 2011(02):288.
[3]Dr. Nicholas Kardaras. It’s “digital heroin”: How screens turn kids into psychotic junkies [N]. New York Post, 2016—08—27(05).
[4]Young K S. Internet Addiction: The emergence of a new disorder [J]. Cyber Psychology & Behavior, 1998, 1(3): 237—244.(www.xing528.com)
[5]关颖.关注未成年人、家庭及其城市——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社会学思考[J].青年研究,2004(8):9.
[6]杨艳茹.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267—268.
[7]多位专家共话家庭教育的核心话题——父母,如何与孩子共同成长[N].人民日报,2017—06—01(17).
[8]郭开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152.
[9]郭开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142.
[10]郭开元.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状况及对策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142.
[1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 2016.
[1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 2016.
[1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 2016.
[1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R]. 2016.
[1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09.
[16]程程.加强教育引导 建设清朗网络[N].人民日报,2017—06—14(23).
[17]武亮花,姜峰,刘院斌.青少年网络成瘾行为的影响因素[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39(5):440—442.
[18]郑光,沙吉达,杨帆等.徐汇区中学生网络成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4):439—441.
[19]袁琳,赵丽霞.关于中学生网上交友的调查及心理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2(10):71—7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