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变媒介接触行为:培养孩子多样化媒体兴趣

改变媒介接触行为:培养孩子多样化媒体兴趣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变媒介接触行为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与网络“一刀两断”,而是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其他媒介的接触上来。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年增长率为9.5%。城镇网民总规模为4.93亿,增长幅度为4.8%。[12]城乡网民年龄结构示意图[13]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青少年网民对网络娱乐类应用存在明显偏好,使用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想要使孩子不沉溺于网络,就需要改变网络的使用行为。

改变媒介接触行为:培养孩子多样化媒体兴趣

改变媒介接触行为并不是简单地让孩子与网络“一刀两断”,而是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与其他媒介的接触上来。我国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给学生减负,但是应试教育的毒瘤仍根深蒂固。过重的学业负担剥夺了学生正常的休息、娱乐的时间,使得充满青春活力的青少年找不到可以发泄的出口,于是便通过上网这种容易产生依赖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年增长率为9.5%。城镇网民总规模为4.93亿,增长幅度为4.8%。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从年龄结构来看,除了20—29岁青年群体及60岁及以上老年群体,其他年龄段农村网民占比均高于 城镇。[12]

城乡网民年龄结构示意图[13]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青少年网民对网络娱乐类应用存在明显偏好,使用率高于网民总体水平。其中网络游戏使用率超出网民总体水平最多,达到9.6个百分点。通过对不同学历用户的网络游戏使用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最高,达到70%,高于网民总体水平13.1个百分点;大学生网络游戏使用率低于中小学生,有66.1%是网络游戏用户。从整体的网络娱乐行为来看,上网看视频和听音乐相比玩游戏更受到青少年网民的青睐。[14]

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与城镇相比,农村由于经济相对落后,上网资源更加有限,所以在网吧上网的青少年比例较高;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家庭监管,无约束的上网行为是网络成瘾的巨大隐患。农村青少年娱乐活动单一,因而上网更注重娱乐。[15]其次,农村青少年在信息接收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合理的、科学的指导,对待信息几乎是囫囵吞枣,不加区分、毫无选择地被动地接受。再加上农村青少年的父母大多外出打工,这些青少年大多是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情绪倾诉,他们或多或少有孤独感,缺少陪伴,寻求倾诉,这些孩子极易受到网络的影响。所以,在农村,除了沉迷于游戏外,沉迷于网络聊天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想要使孩子不沉溺于网络,就需要改变网络的使用行为。(www.xing528.com)

第一,家长需要广泛引导孩子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并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满足孩子对社会的好奇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信念,促使孩子使用网络时更加理性。在国外,孩子往往十几岁时便开始打工,即便周末也要工作,孩子在打工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乐趣,培养正确的社会和自我意识,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引导孩子尝试多种缓解压力的方式。父母可以在假期或者周末带着孩子出去游玩,参观博物馆,参加各种展览会等,激发孩子对历史文化、科技信息的兴趣。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他选择一些兴趣班等。在法国,娱乐设施随处可见,并且适合多年龄段的孩子。孩子可以骑车、滑板、攀岩、爬绳、打橄榄球等。拥有健康生活方式,对抵制网络的诱惑和入侵非常有帮助。

第三,对于经济条件相对不好的家庭,在外打工的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假期,抽出几天的时间,接孩子到城市中,让他们感受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可以带他们去自己工作的地方,体验作为社会最基层劳动者的生活。

家庭教育的实质是父母自身的改变,而这种改变的关键是自觉自愿地与孩子一起成长。古人云:“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爱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善,犹为不教也。”所以孩子的成长过程,既是父母自身发展的过程,也是父母承担家庭教育责任的过程。

在青少年网络沉迷这一复杂的问题中,家庭教育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家庭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应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