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不能单单依靠书籍、专家讲座、学校管理或者矫正机构来解决孩子的问题,而应更多地与孩子建立心灵上的沟通,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真正的内心所需,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由下图可知,网络沉迷者的父母与孩子不交流或者少交流,其比例远远高于正常使用者的家庭。
网络沉迷者与正常使用者亲子交流情况比较图[8]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应该是在沟通、彼此尊重的基础上的相对自由、和谐的关系,而不是过度放纵和过度依赖。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父母不会把自己的意志随意强加给孩子。
据《现代教育报》报道,北京市某初三学生在跟心理老师沟通的时候说:“我觉得在父母眼中,我就是一台学习的机器!平时上课不说,就连寒暑假都会给我报各种补习班,虽然有的科目我根本就不需要补习,但爸爸妈妈还是认为如果不补习就会落后于别人。这让我真的感觉压力很大,天天盼着高考,考完就可以离开父母了……从我上学起,父母跟我聊天句句不离学习,还会说谁谁谁家的孩子这次考了第几名、得了全市什么奖……在他们心中我永远比不上他们同事的孩子……有时候我不想听他们 唠叨,就会戴上耳机打游戏,这样就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了,也可以暂时忘却那些烦恼……”
上面这个例子很清楚地反映了父母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体现在行动中让孩子难以承受,于是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这个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所用的方法并不明智,甚至可以说很落后和愚昧,这样的沟通不仅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资料链接
哈佛大学博士岳晓东在北京召开的“网络成瘾高峰对话视频会议”中说:“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网络成瘾是一种习惯的养成,比如学习压力大,或者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到网上释放,并形成条件反射。于是越来越放纵,最后逐渐上瘾,网络成瘾是条件反射的积累。”(www.xing528.com)
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有效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对孩子的态度,其中尊重、信任、爱与理解尤为 重要。
第一,平等对待,尊重孩子。首先要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尊重、亲密与爱等情感支持。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爱好与选择、思想与观念,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根本。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是非常渴望能与父母沟通,告诉父母他们安排的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
第二,寄予希望,给予自信。传统的中国式父母特别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激发孩子的上进心,但是往往会产生相悖的结果。这会让孩子很失落、不自信,甚至产生嫉妒心,仇视被父母赞美的孩子。这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会使孩子性格扭曲。
第三,学会倾听,学会倾诉。 父母倾听孩子,孩子倾听父母,相互认真倾听对方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意见,亲子关系就会和睦很多。很多父母看见孩子上网,就千方百计地阻拦,这是不正确的。首先,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其次,作为父母,没有认识到孩子为什么上网、孩子的内心深处是怎样的。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换位思考,理解孩子,并且积极地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资料链接
据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等单位发布的《2017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目前“80后”“90后”已经成长为国民有孩家庭的核心力量。“90后”父母中,每天陪伴孩子“1—2小时”及“3—5小时”的比例分别为34.9%、28%,多于“70后”“80后”父母。“90后”父母不崇尚棍棒文化,更重视沟通。孩子说谎时,“70后”“80后”父母“生气,但会耐心讲道理”,比例分别为41.4%、41.2%,而“90后”父母则觉得更应该了解动机,选择“认知沟通,了解背后动机”的比例最高,占39.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