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网报道,才才(化名)今年9岁,在武汉一所小学念三年级。才才的父母长年经商,陪伴他的时间很少,忙的时候就买一堆零食放在家里,让他自己吃。周末的时候,也很少带他出去玩。所以才才从小性格比较内向,从幼儿园到小学,他在班里都不爱说话,也没什么朋友。班上同学都觉得他性格古怪,他们不知道,其实才才内心非常渴望和他们交朋友,只是他一个人孤单惯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融入集体中。
一天上课的时候,才才的同桌在书本里夹了东西偷偷地看,突然东西滑落到了才才的脚下,他捡起东西还给同桌,发现那是一本游戏宣传册。同桌红着脸对他道谢,并问他想不想一起玩,他刚想拒绝,可想到这也许是一个交朋友的好机会,于是同意了。放学后,同桌果然叫住了他,邀请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去网吧打游戏。此时他又犹豫了,他不知道到底该不该因为不想成为同学眼中的“另类”而和同学一起去打游戏,毕竟游戏并不是他的爱好。同桌告诉才才,自己以前也不玩游戏,可是身边几个好哥们都在玩,后来好哥们叫他一起玩,他不好意思拒绝,才玩起了游戏,结果发现游戏真的很有趣,在其中可以交到很多好朋友。于是,才才在同桌的劝说下来到网吧,其他同学见到他都非常惊讶,他羞涩而坦诚地说自己不会玩游戏,没想到同学们热情地教他玩,这让他很感动。和同学们玩了几次游戏后,才才觉得打游戏比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好多了,其他同学在和他相处后,发现他的性格也没有那么古怪,于是交了他这个朋友,经常叫他一起打游戏。才才发现,和这个游戏“团体”接触得越久,感情便越深厚,他和这些同学已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不仅多了身边的这些朋友,他还在游戏里结识了不少没见过面的朋友。就这样,游戏逐渐成为他不能割舍的一部分,几天不玩游戏,他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渐渐地,他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除了在网吧和同学们一起打游戏,放学回到家他也会打开电脑玩上几盘,还会和游戏中认识的朋友聊天,一聊就是几个小时。
案例中的才才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导致性格内向,一直渴望交朋友却不知道方法。为了摆脱内心的孤单,不成为同学眼中的另类,才才在同学们的劝说下,开始了自己的游戏之路,结果朋友越来越多,越交越广,却也在沉迷于游戏的道路上越走 越远。
资料链接(www.xing528.com)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了一个经典的“从众心理”实验。来参加实验的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有5个人坐在那里,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他不知道其他5个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托儿”。 阿希让这6个人一起做一道非常容易的线段长度的判断题。5个“托儿”故意异口同声说出了错误答案,轮到第6个学生时,他开始犹豫了,不知道是该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是说出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却认为不对的答案。实验结果是,33%的人妥协了,没有说出正确的答案。
当今社会,很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和才才一样,在缺少朋友的环境中长大,渴望交朋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为了迎合别人,不成为“另类”,为了交到更多朋友,和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不管对错,都和他人保持一致。在群体的压力下,我们往往会抱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心态,违心地说出不是自己真心想说的话,或做出违背自己心意的事情。而且,越被某一群体吸引,对这个群体的归属感就越强烈,也就越有可能把某一种态度、某一种行为当成习惯。“以游戏交友”就是一种从众心理的表现。网络游戏盛行的社会环境让置身其中的青少年产生了错觉,把游戏看作一种交朋友的方式,为了适应群体,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而逐渐失去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共同的爱好是青少年交友的基础,但爱好有很多种,可以是游戏,也可以是其他的运动或项目。不管是哪种爱好,都应该自由、健康地发展,而不应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导致思想和行为出现偏差。青少年在交友过程中,要做到既从众又独立,既不另类又有个性,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力,才能发展出真正的爱好,交到真正的朋友,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和快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