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认知发展的结构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皮亚杰则从心理的发生发展角度强调,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的。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儿童不能理解守恒概念,具有自我中心性。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是当代发展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理论家,他系统地研究了儿童认知的发生和各个年龄阶段上的发展变化,对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作出巨大贡献。

(一)认知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他把图式假定为人们表征、组织和解释自己的经验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结构。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建构出新的图式。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新的暂时的平衡,并不是绝对静止或终结,而是某一水平的平衡成为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在儿童发展的实质上,皮亚杰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或者活动),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皮亚杰则从心理的发生发展角度强调,认识的建构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进行的。

(三)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皮亚杰既是一个结构论者,又是一个建构论者。他认为,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不是先天结构的展开,也不完全取决于环境的影响,其影响因素有四个: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2.自然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物理经验及数理逻辑经验两类。3.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4.平衡化机制:平衡化是个体协调成熟、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

(四)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表现出四个不同质的阶段。他认为所有的儿童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www.xing528.com)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在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并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的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在感知运动阶段,大约7个月的婴儿开始具有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阶段(2~7岁)

在该阶段,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儿童通过延迟模仿和符号游戏等任务,表现出许多心理表征迹象。皮亚杰将这些新的行为解释为,儿童习得了思考不出现于当前情境中的客体和事件的能力,即将他们表征为心理图片、声音、表象、单词或其他形式。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儿童不能理解守恒概念,具有自我中心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形成概念、发现关系、解决问题,但是所有这些都必须与他们熟悉的物体和场景有关。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具有守恒概念;具有序列化(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事物)和传递推理能力(了解两个物体与第三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推断两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具有类包含的能力;不再表现出思维的不可逆性,他们的思维是去中心化的。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在该阶段,个体不再局限于有关具体体验的推理,而是以更加抽象、理想化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儿童开始不受真实情境的束缚,能将心理运算运用于可能性和假设性情境;既能考虑当前情境,也能考虑过去和将来的情境;并且能够基于单纯的言语或逻辑陈述,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及命题间推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