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因为其观点不同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而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方面(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绪障碍)割裂开来加以分析;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去解释和理解行为,尤其关注人的情感、需要、知觉、信念、尊严与价值等,以发展人性、开发潜能、促进自我实现人生的目标。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而对学习研究最多、最系统的人是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在学习目标上,要使学生成为完整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在学习动机上,强调需要和内在学习动机;在学习内容上,强调对人生发展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在学习途径上,强调“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在真实的情境中学。
(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在教学观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倡导“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以学生为中心(www.xing528.com)
在教学情境中,罗杰斯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认识和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这是认知理论所强调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罗杰斯认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为学生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他将心理治疗中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所遵循的原则引进到教学中作为师生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即:(1)真诚一致;(2)共情心;(3)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3.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指导下,罗杰斯提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开放式的课堂模式,学习内容和方式可以部分由学生确定,或学生与教师商定,学生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治权。在这种自由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自由地从事他们喜欢的活动,教师采用“非指导性”的方式,教师的作用是鼓励和引导他们的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