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历史上曾经有过从非正式教育、正式而非正规教育再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以制度化教育为参照,之前的非正式、非正规教育都可归为前制度化教育,而之后的非正式、非正规化教育则都归为非制度化教育。因此,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1.前制度化教育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统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形成或多或少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4)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5)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2.制度化教育
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即意味着制度化教育的形成。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纵向的学校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双轨学制。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等欧洲国家的学制多属于这种双轨学制。这个学制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中学;另一轨自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双轨学制有两个平行的轨道,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这样就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单轨学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单轨学制之所以具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主要是因为其是一个与民主、平等理念相适应的学制,符合世界教育民主化的潮流。
分支型学制以前苏联为代表,帝俄时代的学制属于欧洲双轨学制。十月革命后,前苏联制定了单轨的学制。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前苏联形成了既有单轨学制特点又有双轨学制因素的前苏联分支型学制。前苏联型学制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分支型学制。前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贯通。这是前苏联型学制的特点和优点。
3.非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是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的。它指出了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制度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并加强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战以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二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了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2.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国家、学校、和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19世纪后期,德国、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由最初的4~6年逐步延长到9年,更有一些国家将义务教育延长至13年。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二战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推行双轨制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隔离,学生缺乏重新选择的机会,普通中学中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往往缺乏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高等教育大众化,类型多样化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要求提高以及高中的逐渐普及,高等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按惯例,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美国和日本是比较早地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国家。英、法、德国在1970年左右已经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韩国1996年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7.7%,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我国高校于1999年开始大幅度扩招,高等教育在读人数急剧增加,毛入学率已经由1998年的9.8%增长到2004年的19%,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自从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1970年)问世以来,终身教育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阶段性教育(重视和强调学校教育)来说,终身教育思想主张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打通了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拓展到全社会。
终身教育观念和理论带来了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在教育观念上,要求树立大教育观,同等重视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教育体系上,要求建构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贯穿人的一生;在教育目标上,要求培养和提升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育方式上,要求实施多样化的教育,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
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在科技与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全球性趋势,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理想,而且是一种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国《教育大辞典》中,教育国际化被解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中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其特点是:国际教育组织的出现与发展;国际合作加强;各国均在改革学制的封闭与孤立状况,使本国与国际上的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趋向一致。
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近现代学制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规定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www.xing528.com)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英国政府1870年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中,一方面保持原有的专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学校系统,另一方面为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国民小学、执业学校。这种学制属于( )。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中间型学制
D.分支型学制
3.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4.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5.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 )。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管理体制
D.学校教育结构
二、简答题
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