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
(1)遗传的定义。
所谓遗传是指从上一代传到下一代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2)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第二,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构成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有一定的影响。第四,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3)反对“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有桑代克、霍尔。
2.环境
(1)环境的概念。
指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2)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第二,人对环境的反应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动的,其中,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反对“环境决定论”。
代表人物是华生。
3.教育
这里“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
①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为什么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③学校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负责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3)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
①教育必须适应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
②学校必须与家庭、社会相配合;
③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反对“教育万能论”。
代表人物有洛克(白板说)。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外因,只有通过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能起作用。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及其付出的精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身心发展的动力。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个体包含三个层次的活动:个体的生命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所以,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说,人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教育
1.个体发展具有顺序性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不拔苗助长。
2.个体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表现在:①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如身高、体重、大脑完善等;②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如敏感期、最佳期。因此,在教育上要善于抓关键期,使学习与成熟相适应,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
3.个体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阶段性
人的发展有阶段性,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区别对待。各个年龄阶段又是互相联系、相互衔接的,所以,在教育工作中也要考虑这种衔接性。如:小学教育“成人化”现象。
4.个体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表现在:①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不同;②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③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④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如男女性别上的差异等。教育者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如:聪明早慧、少年得志、大器晚成。
5.个体发展具有互补性
比如听力障碍的儿童与人讲话时对口型变化的精细感知能力特别强;盲人往往在听力上比常人要好。因此,要培养个体自信和努力的品质,刻苦学习与训练,取长补短、长善救失。
(四)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普通中学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初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的少年,高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十六七岁至二十岁的青年,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十三四岁至十六七岁,是个体发展中的少年期,有些心理学家称其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儿童将从心理上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2)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感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应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2.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1)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2)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高中阶段学校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的责任。在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学校教育要使青年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有能动作用。这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阶级性
C.社会生产性(www.xing528.com)
D.相对独立性
2.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3.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化和调动。这种教育功能是( )。
A.社会流动性功能
B.文化传递功能
C.社会改造功能
D.人口控制功能
4.马克思认为,复杂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这主要说明教育具有( )。
A.经济功能
B.政治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5.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教育影响
D.个体实践
6.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 )。
A.关键期
B.发展期
C.转折期
D.潜伏期
7.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理断乳期”一般发生在( )。
A.幼儿阶级
B.青少年阶级
C.成年阶级
D.老年阶级
8.李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特长,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不断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李老师的这种做法适应了人身心发展的哪一特点?(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连续性
D.差异性
9.孔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10.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11.如果让六个月婴儿学走路,不但徒劳而且无益,同理,让四岁的儿童学高等数学,也难以成功。说明( )。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
B.遗产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C.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D.遗传素质决定着人发展的最终结果
12.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二、辨析题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受社会发展的制约。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三、简答题
1.为什么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四、材料题
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从小在自卑和孤独的环境下成长,但其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较好。后来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他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和刻苦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问: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