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江口、松桃、印江三县交界处。保护区总面积4.19 万公顷。1986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同年,被接纳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2018年7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自然遗产评估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梵净山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生物多样性标准和完整性要求,展现和保存了中亚热带孤岛山岳生态系统和显著的生物多样性,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旅游资源特征
由于地质运动的多期性和继承性,梵净山形成了岭峰插天、沟谷深切的峡谷侵蚀构造地貌和溶蚀构造地貌。连绵的山势、独特的地貌、险峻的沟谷,都使梵净山在宏观结构上形成了重峦叠嶂、峰峦雄伟的壮阔景观,给人以“旷观瀛海三千界,直上黔山第一峰”的感官享受。梵净山被誉为贵州第一山,属武陵山系,山中奇峰异石林立,风景壮丽;古木参天蔽日,林间溪流纵横,珍稀植物交错分布,奇珍异兽穿梭其间。梵净山的自然美在于比其他世界自然遗产更丰富的景观多样性,以山地峡谷景观为主体,以柱状孤峰、刀脊状山岭为代表性景观,其间展布了岩石景观、孤峰景观、峡谷景观、水体景观、生物景观、气候气象景观等山地景观类型,众多景观类型展示出清晰的景观结构和特征,构成了梵净山稀有和不同寻常的自然美,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和美学重要性。
梵净山原始生态保存完好,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并有大量7 000 万至200 万年前的古老珍稀孑遗物种。根据科考资料,区内现有植物种类2 000 余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单的植物有31 种,有珙桐林、铁杉林、水青冈林、黄杨林等44 个不同的森林类型。原始森林里栖息着多种濒临灭绝的国家保护动物,如黔金丝猴、云豹、黑熊、藏酋猴、苏门羚等。(www.xing528.com)
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梵净山,现存800 余只,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黔金丝猴活动的海拔高度比川金丝猴和滇金丝猴都低,多栖于海拔500~800米的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 400~2 200米的阔叶混交林,活动范围大,也偶见于村寨附近;群居,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一群有150~250 只,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黔金丝猴以多种植物的叶、芽、花、果及树皮为食。
珍稀濒危孑遗植物珙桐,在梵净山分布有11 个片区,总面积达1 200 余亩。曾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 白鸽公主私下爱上了勤劳质朴的小伙子珙桐,她把一支玉簪掰为两半,将一半作为信物送给珙桐保存。残暴的国王不同意这门亲事,他派人把珙桐抓入深山杀害。消息终于传到公主的耳朵里,她不顾父王的阻拦奔向深山,在珙桐坟前放声痛哭,突然,一株碧绿如玉的小树出现在公主面前,顷刻间,小树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公主伸开两臂化作白鸽飞上树梢。抛开这一凄美爱情故事的渲染,珙桐确实花奇色美。每到春末夏初,珙桐含芳吐艳,其白色的花形如飞鸽展翅,整树犹如群鸽栖息,被称为“鸽子树”,其花被称为“鸽子花”,寓意“和平友好”。
珙桐是1 000 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了今天植物界的“活化石”。
第三纪孑遗植物水青冈是梵净山分布面积最广、垂直分布幅度最大,并能以其为建群种组成大面积森林的高大落叶乔木。水青冈林分布区的气候,总体上具有冬季寒冷不干燥、夏季温凉多暴雨的特征;土壤以山地黄壤和黄棕壤为主。三种不同类型的水青冈种群中,长柄水青冈种群和亮叶水青冈种群均以多百年以上大树、自然更新不足为特征,且亮叶水青冈种群是梵净山最重要的森林植被类型;米心水青冈种群由于树型偏小、株数丛生,几乎不构成优势种群。在梵净山,由三种水青冈种群及其他植物种共同组成的水青冈群落物种组成丰富,具有多常绿植物、群落区系复杂、多热带成分、空间层次结构特殊、呈双峰分布的群落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