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流景观
喀斯特地区河流上游河谷深而陡,河流落差大,河流下蚀严重,往往出现“一线天”或天生桥的自然奇观。受侵蚀的溶洞水、地下暗河有时会与地表径流汇合,形成河流的源头。喀斯特地区河流易受侵蚀,当形成较大坡降时便有可能形成瀑布。久旱遇雨时,受风化的岩石会坍塌,进而被水冲走,从而带走大量泥沙,造成河流下游淤积,增加水库集沙蓄水的压力。
2.喀斯特瀑布景观
瀑布是从山壁上或河床突然降落的地方流下的水,远看好像挂着的白布,在地质学上叫跌水,即河水在流经断层、凹陷等地区时垂直地从高空跌落的现象。在河流存在的时段内,瀑布是一种暂时性的特征,它最终会消失。一座典型的或者说发育完善的喀斯特瀑布包括瀑崖、瀑潭、溯源台阶和瀑布石灰华及水帘洞。
喀斯特瀑布成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在主要河流上因地壳抬升、河流溯源侵蚀所造成的裂点上形成的瀑布;第二种是由于主支流下切速度不协调,或地下河下切落后于地表河形成的瀑布。此外还有在洞中形成的瀑布。
3.喀斯特湖泊景观
湖泊是由湖盆、湖水及水中所含的物质、有机质和生物等组成的,作为风景旅游资源的湖泊以不同的地貌类型为存在背景。喀斯特湖又称“岩溶湖”,在石灰岩地区分布较广,是由喀斯特作用(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湖泊,是侵蚀湖的一种。它可以是由具有溶蚀性的水对可溶岩进行溶蚀作用后形成了洼地积水,也可以是由地下水溶解土壤中的盐类引起塌陷而生成塌陷湖。
岩溶湖分地表岩溶湖和地下岩溶湖两种类型。地表岩溶湖又有长期性湖泊和暂时性湖泊两种。前者形成于岩溶发育晚期,在溶蚀平原上处于经常性稳定水位以下的湖泊,这种湖泊终年积水;后者形成于溶蚀洼地上,由于黏土质淤塞而成的湖泊,或者是岩溶泉水充溢于漏斗凹地中而形成。地下岩溶湖见于较大的溶洞中,这种溶洞主要是处于经常性稳定水位以下的。(www.xing528.com)
湖泊旅游景观开发有综合开发、观光游览开发、休闲度假及康体疗养开发、体育训练及水上运动开发和科普探险开发等模式。
(1)综合开发模式是指充分挖掘湖泊的各类旅游资源,通过旅游规划使之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运动、疗养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该类开发模式一般要求湖泊水域面积较大,水体自净能力较强,周围地形多样,生态环境良好,且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具备近邻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交通进入性良好,附近有较理想的城镇作游客接待的依托。
(2)观光游览开发模式。有些湖泊由于水体及周边环境的生态敏感性等原因,不适宜开发直接侵入水体和环境的参与性旅游项目,但这些湖泊具有较高的风光观赏价值,山水相映、环境优美,或有奇特的自然景观相支撑,或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相映称,适合开展观光旅游,如云南洱海、内蒙古乌梁素海、西藏纳木错、长白山天池等。
(3)休闲度假及康体疗养开发模式。在湖的周围气候条件适合,水面开阔、水质优良或附近拥有特殊的有益物质,如温泉、冷泉等,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疗效的湖泊,常常被用于开展休闲度假和各类康体疗养项目。世界上最著名的旅游度假区基本上都在海滨和湖泊区域。例如,日本箱根的芦湖,周围温泉资源丰富,成为休疗胜地;坐落在讷谟尔河畔的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时阻塞形成的堰塞湖,其区域内有世界三大冷泉之一的药泉,具有很高的疗养价值,目前,在湖泊的周边已建成数十家疗养院,成为许多病员寻回健康的福地。
(4)体育训练及水上运动开发模式。当湖泊具有水体自净能力较强、不易受到污染,且水面开阔、深度适合的特点时,能够开展各种水上运动和岸上运动。这时,湖泊的主要旅游功能就是吸引水上运动的爱好者。这一类型的湖泊,既包括自然形成的湖泊,也包括为了蓄水发电、防洪、养殖、水上游乐等而挖掘的人工湖泊。
(5)科普探险开发模式。某些湖泊由于奇特的成因形成了特殊的湖底构造,或有特殊的水生物,或有异常的现象发生,或有特殊的研究价值,对于探险者和科学考察者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因而是开展探险考察旅游的难得之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