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坤卦:阴柔美好,万物承载

二坤卦:阴柔美好,万物承载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易经》的第二卦是坤卦。这是说,坤卦本来是阴柔的,好比大地,大地要顺从天道来做,就不会发生错误,会一直走下去,因为符合正道。坤卦的爻辞,一共七条。“龙”代表乾卦,是阳性事物,而坤卦是纯阴的,到最高的时空点它们就会在野外交合。到最高的时位就会产生这种变化:阴性的事物会向阳性的事物靠拢,叫“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要交合,万物才能生生不息。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二坤卦:阴柔美好,万物承载

易经》的第二卦是坤卦。为什么坤卦排在第二位?其实这是按照天地万物生成规律的先后次序排列的。因为先天后地,乾卦为天,坤卦为地,故坤卦排在第二位。以人来说,“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易经·系辞传》),男人在前,女人在后。所以,乾卦排在第一位,坤卦排在第二位。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首先,来看坤卦的卦辞。“利牝马之贞”,“牝”的牛字旁代表动物,右边这个“匕”在甲骨文里的写法就像女性生殖器,所以“牝”是指女性、雌性、阴性,“牝马”就是雌马。“利牝马之贞”,就是有利于阴性事物或者女人的贞问。一般而言,男为乾、女为坤,男为阳、女为阴,但不是任何时候都这样。以性格来说,有的男人性格阴柔,他的性格就是阴性的;有的女人性格阳刚,她的性格就是阳性的,所以不同场合或关系可以进行阴阳的不同分类。以动物来说,乾卦为马,坤卦为牛;但单就马而言,当然公马为乾卦,母马为坤卦,所以“利牝马之贞”,就是对雌性的马有利。“君子有攸往”,这个君子具有坤卦之厚德,具有大地谦卑、宽广的胸怀。这样的君子按坤卦来做,就可以继续前往,就可以不断做下去。但是“先迷后得主”,即先要迷失方向,后来找到主人(方向),这是有利的。“先”可以理解为领先,“迷”为迷失,“先”就是如果领先在前面走就会迷失方向,这个“后”也可以理解为顺从,如果顺从就会找到主人,也就是找到方向。这是说,坤卦本来是阴柔的,好比大地,大地要顺从天道来做,就不会发生错误,会一直走下去,因为符合正道。“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就是在西边、南边会得到朋友,在东边、北边会丧失朋友,这个原因我们会在下面的《彖传》中揭秘。最后“安贞吉”,即按照坤卦来做,就会平安的,“贞吉”的意思是你问的问题是吉的。“安”也可以理解为安心,“贞”也可以理解为正,安心地守住正道就能大吉大利。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坤卦的爻辞,一共七条。初六爻的意思是踩在霜上,然后慢慢迎来坚冰。这代表阴气渐重,从霜到冰是事物发展的过程。因为坤卦全是阴爻,所以最下一爻表示阴气刚开始,要慢慢才有“冰”,要顺应这个过程,所以不要着急,也不要害怕。

坤卦代表大地,是直的、方的、大的。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是告诉我们做人要“直”——正直、“方”——方正、“大”——大气。这样就会“不习无不利”,即使不去练习、不去学习也没有什么不利,因为大地的本性就是“直方大”,你只需发挥本性,不用刻意练习。

第三爻往往就凶险了,三和四都是转折点。因为第三爻是人生第一阶段到头了,这时候要“含章”。“含”就是隐藏,“章”通“彰”,即才华,要隐藏才华才能贞问,才能走正道,这里其实是告诉我们要掌握时机。“或从王事”,“或”就是有时候,有时候要跟随大王去做事。这个“王”就是卦辞里“先迷后得主”的“主”,也就是符合天道的人,谁具有这样的德行,谁就可以当王。这样就可以“无成有终”,没有成就,但可以善终。所以坤卦到了第三个阶段,要把才华隐藏住,懂得适时隐退,才可以善终。

“括”是扎起来,“囊”是口袋,“括囊”就是把口袋扎起来,到第四个阶段更要彻底归隐,才能“无咎无誉”,也就是不好不坏,没有过失,也没有赞誉,才能求得平安。六四爻的时位是最接近六五爻这个君位的,古时伴君如伴虎,随时会有凶险,所以要警惕,把自己的才华彻底隐藏起来。曾国藩打败洪秀全后,不但自己归隐,主动将湘军裁掉过半,而且劝说其战功赫赫的弟弟曾国荃同他一起归隐,以保平安。归隐前曾国藩曾赋诗一首,其中有两句是:“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六五爻是最佳的时位,是上卦的中间。“黄裳,元吉”,字面意思是穿着黄色的衣裳,大吉大利。这个位置就是皇位,后来皇帝就穿黄色衣服。因为黄色是中央的颜色,按五行来说中央属土,所以黄色为中央大地的颜色。但这只是字面意思,衣裳指的是上衣下裳,上面的叫衣,下面的叫裳,这是说虽然这个时位佳,是君王的位置,但是一定要居下。“黄裳”的“裳”代表居下,“黄”代表中,要守中,这样才能“元吉”,“元”就是要符合人的本性,才能大吉大利。

上六爻是最高一爻,一般的解释是:龙和坤卦在野外打仗,流出来的血又玄又黄。这是错的。这里的“战”不是争斗,而是“采战”,也就是交合。“龙”代表乾卦,是阳性事物,而坤卦是纯阴的,到最高的时空点它们就会在野外交合。流出来的血是“玄黄”色的,玄色是黑色,天是玄色,大地是黄色,所以《千字文》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玄黄”就是阴阳交合的颜色。到最高的时位就会产生这种变化:阴性的事物会向阳性的事物靠拢,叫“独阳不生,孤阴不长”,阴阳要交合,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坤卦跟乾卦一样多出一条爻辞,乾卦叫“用九”,坤卦叫“用六”。“用六,利永贞”,问的事情永远有利,也可以理解为有利于永远坚守正道。因为大地是永远遵从天道的,所以会跟天一样永存下去。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乾卦《彖传》的开头是“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卦《彖传》的开头是“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意思是到了坤元这个极点,万事万物是靠它而生的,所以它是顺应天道、承载天道的。乾代表天,乾元是万事万物的开始,而坤元是万事万物靠它而生。坤是地道,要顺应天道。乾卦的“始”有开始的意思,“始”是女字旁,指的是女孩子刚出生。刚出生的女孩子当然不能生孩子,女人必须要成熟了才能生孩子,也就是乾卦不能直接产生万事万物,要发展到坤卦才可以生孩子,所以“始”和“生”是不一样的。“始”是第一个阶段,好比是童女、少女,而“生”就不是童女了,是母亲。所以,孔子认为乾卦是第一位的,坤卦是第二位的:乾卦是“始”,是童女、少女;坤卦是“生”,是妇女、母亲,这是从女孩到女人的演变过程。

老子反对孔子的这种说法,老子认为坤卦是第一位的,乾卦是第二位的。不过《道德经》没有明解《易经》,没有提到八卦,但是说了阴阳,老子说阴是第一位的,阳是第二位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写道:“万物负阴而抱阳。”意思是先阴后阳。除此之外,在《道德经》第一章还写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是童女的阶段,是阴到极点,是“始”;“有”是妇女的阶段。在老子看来,“无”是第一位的,“有”是第二位的;女人是第一位的,男人是第二位的;坤卦是第一位的,乾卦是第二位的。而孔子认为,“有”是第一位的,“无”是第二位的;男人是第一位的,女人是第二位的;乾卦是第一位的,坤卦是第二位的。这就是儒家的男尊女卑、天尊地卑、君尊臣卑、父尊子卑思想的来源。

到底男人是第一位,还是女人是第一位呢?大家想一下,男人不能自己生孩子,女人也不能自己生孩子,男人和女人必须交合才能生孩子,《易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告诉我们阴阳要交合:“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这种阴阳中和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所以,男人和女人是并列第一位的。男女并列或者阴阳相合就是“易”字,上面是“日”,下面是“月”,“日”为太阳,“月”为太阴。日月左右结构就是“明”,所以“知易为明”。佛家讲人生八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明,老子说“知常曰明”,“易”就是“常”,这个“常”就是道,知道易道就可以“明”,明白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就可以没有痛苦。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大地非常宽厚,最大的功能就是承载万事万物,所以它的品德可以无边无际。大地是无限宽广的,所以人的美德也应该无边无际。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含”是包容,“弘”是宽厚宏大,“光大”就是光明正大,这实际是指大地的品德,因为大地能包容、能弘扬,所以才光大;“品物”就是万事万物,“品”是“类”的意思,“咸”是“都”,“品物咸亨”就是万事万物都亨通,鲁迅小说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的店名就出自这里。

“牝马地类,行地无疆”,牝马和大地是一类的,都是阴性事物,“牝马”就是母马;“行地无疆”就是在大地上可以走得无边际,母马虽然没有公马跑得快,但是耐力好,能走得更远,人也是一样的,女人的耐力强,平均寿命也长。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乾坤两卦,《系辞传》里说,乾卦和坤卦一个主“大生”,一个主“广生”,乾卦是:“其静也专(抟),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抟”通“团”,意思是乾卦安静的时候是团在一起的,但是动的时候是直的,所以才能“大生”。而坤卦是:“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翕”是把羽毛合起来,也就是“合”的意思,“辟”是开辟,就是说坤卦安静的时候是合在一起的,但是动的时候就是张开的,所以才能“广生”——广泛地去生育。

“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君子可以继续前行,是因为他柔顺,按照乾卦(天道)的意愿来做,这就是走了正道,所以可以继续往前走。“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这是在解释卦辞“先迷后得主”,因为走得太靠前了,没有按照天道来做,所以就迷失了方向,但是后来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就“顺”了。“顺”一是指品性柔顺,二是指要顺应天道,然后就能“得常”。“常”是恒常不变的,在《道德经》里“常”就是“道”,所以“得常”也就是得道。

“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坤卦在西边、南边能得到朋友,在东边、北边要丧失朋友。古代“朋”和“友”是不一样的,“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是同一个师门出来的,是同学,“友”是有相同志向的人,是同道,现在“朋友”变成了一个词。为什么西边、南边能得到同类,东边、北边要丧失同类?我们可以从文王八卦方位图里找到答案:西边的兑卦(1)和南边的离卦(1)都只有一根阴爻,所以它们都是阴卦,坤卦也是阴卦,因此它们是同类,所以会得到同类;东边的震卦(1)和北边的坎卦(1)都只有一根阳爻,所以它们都是阳卦,跟坤卦不是同类,所以会丧失同类。但后面还有一句“乃终有庆”,意思是最终是一件好事,因为东边和北边虽然没找到同类,但是找到了异类,也就是“阳”,阴阳互补,“独阳不生,孤阴不长”,所以终究是一件好事。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因为大地是宽广的,所以永远都是吉的。这就告诉我们,人也要像大地一样,具备这种宽广无边、承载万物的坤卦之德。

这就是《彖传》对坤卦卦辞所作的解释。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www.xing528.com)

(上六)《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象传》是解释卦所代表的形象的。乾卦的象为天,坤卦的象为地。《大象传》有两句话非常有名:一句话是乾卦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句话是坤卦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趋势构成了坤卦,所以君子要按照大地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的“厚”是使动词,要使德加厚,“载物”就是承载万事万物,大地是宽广的、能承载万物的,在大地上,任何有形的东西都能被大地承载。君子也要有这样宽广的胸怀和包容万物的品性,才能生生不息。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两大精神。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最初是用一部分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4年,当时清华大学还叫清华学校,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被邀请去做了一场演讲,题目就是《君子》,意思是让清华大学的学生做君子。虽然是留美预备学校,但学生还是要懂中华文化,要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作为中国人,人人都可以达到的境界就叫君子。作为君子,必须具备两大品格: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是让我们刚健、奋发、向上;厚德载物,是让我们包容宽厚、居下不争、自然无为、谦虚谨慎。自强不息是儒家的基本精神,厚德载物是道家的基本精神。所以,一乾一坤,一刚一柔,一儒一道,一个自强不息,一个厚德载物,两者都做到了至少可以成为君子。比君子再高一点,儒家叫圣贤,圣贤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的,但君子是人人都可以做的,所以后来清华大学就把这八个字作为校训。厚德和载物表面上看是并列关系,加厚品德,承载万物,但实际上是一种因果关系。因为厚德,所以才能载物,厚德是因,载物是果。“物”可以理解为万事万物,财物也是一种物,想要发财,就必须厚德,具备包容、忍让、顺势、谨慎这些坤卦之德,再加上刚强、刚毅、创新这些乾卦之德,才能发财,也就是载物。当然这个“物”不一定是物质的,我们也可以做精神上的富翁。所以,万事不要求果,一定要求因,就像有的人穷困潦倒、事事不顺,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德行不够,德做好了就会顺利,这就是厚德载物。

下面我们来看《小象传》对爻辞做的解释,六条爻辞加上用六一共七条。

在第一个时空点上,从“履霜”到“坚冰”是一个过程。阴气刚刚发生,天气刚刚变冷的时候,先有霜,然后慢慢才结冰。这是什么原因呢?“驯致其道”,指的是要顺从天道。天道就是万事万物都会经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过程,就像从霜到冰是一个过程。我们要顺应这个道,不能违背。现在好多人揠苗助长,比如对小孩子的教育过早,或者有的人一走向工作岗位就想建功立业,还有的人刚开始做企业就想拿重大项目发大财,这些都不符合道。

第二个时空点,“不习无不利”,因为地道是光明的、正直的、方正的、刚强的,“正大光明”这个成语就衍生自这里。故宫乾清宫的大殿里有一块正大光明匾,是顺治皇帝的御笔,就出自此处坤卦六二爻的《象传》。

六三爻到了第三个时空点,要“含章”,然后“以时发”,也就是要隐藏才华然后按时而发。因为这个时位不适合抛头露面,所以要隐藏才华。爻辞里说“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要跟随大王做事,没有成就,但是可以善终。《象传》这里解释为“或从王事,知光大也”,意思是跟随大王做事,才能光大自己的才华。这个“王”就是六五爻,也指天道,只有顺从六五爻的君王,按照天道来做,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心地光明。

六四爻这个时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要彻底隐藏自己的才华,要“括囊”,就是把口袋扎起来。“慎不害也”,只有慎重才能没有危害。好多人就是因为不知道“括囊”才招致了灾祸。比如鳌拜,他就是骄傲致祸的典型。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帝驾崩,其子玄烨登基为帝,年号康熙。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十四岁的时候,四大辅臣的首辅索尼病故,康熙亲政。但仅仅十天之后,鳌拜就罗列了二十四条罪状杀害了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而后越来越猖狂,在朝廷上,如果与皇帝意见相左,他就会大喊大叫。有一次康熙任命了一位户部尚书,鳌拜却想推荐自己的亲信,于是康熙只好任命两位户部尚书,这是前所未有的。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十六岁,鳌拜装病不上朝,康熙亲自前往探视,发现鳌拜床下藏刀。结果康熙说刀不离身,是我们满族人的传统,没有治鳌拜的罪,鳌拜就越发猖狂。最后,康熙训练了一群少年侍卫,在武英殿智擒鳌拜,宣布了鳌拜的三十条罪状,念其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不久鳌拜死于禁所。这就是太猖狂,不知道要谨慎“括囊”的下场。

六五爻是最佳的时位,是君主的位置。“黄裳元吉”,就是不仅要穿黄色的衣服,而且要居中居下。“文在中也”,“文”指文采、美好的品德,就是大地美好的品格,因为大地是黄色的,而且居最下。这里告诉我们要发挥这种品德,守正道,居下位,就可以“元吉”(大吉大利)。

最后一爻上六爻的爻辞说“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传》的解释是“龙战于野,其道穷也”,“穷”就是事物到头了。“穷”现在是贫穷的意思,但过去“贫”和“穷”是两个意思:“贫”上面是“分”,下面是“贝”,“贝”就是钱,把钱分没了,就是贫、贫寒;“穷”的繁体字是“窮”,就是人走到头了,要把自己的身体弯下来,弯到山洞里,所以“穷”就是走到头了。穷则思变,《易经》就是讲周期变化的,按照《易经》的说法,一个周期结束、事物到头的时候一定要走到它的反面,叫物极必反,这就是说阴到极点就要转向阳的一面。

最后多出来的用六爻的爻辞是“利永贞”,《象传》的解释是“以大终也”。我们可以把乾卦、坤卦看成一个天地周期。这个周期结束了,就要等下一个周期开始,这就是《易经》讲的周而复始。因为大地永远遵循天道变化的规律,所以是有利的。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乾卦的《文言传》把乾卦的卦爻辞解释了四次,而这里坤卦的《文言传》只解释了一次,既解释卦辞又解释爻辞,我们先来看《文言传》对卦辞的解释。

“坤至柔而动也刚”,坤卦是柔到极点的,六根爻都是阴爻,但是动起来的时候最为刚强,这就是物极必反。“至静而德方”,阴柔的东西是安静的,坤卦安静到极点,所以它的品德是极为方正的。内心越稳重越安静的人,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就越方正。“后得主而有常”,坤卦的卦辞说“先迷后得主”,先迷失方向,后来才找到主人,这就有了“常”。“常”就是永恒的,也就是天道,坤需要找到主人才能发挥出柔顺的品性,所以要顺应天。“含万物而化光”,含容万物化生出来的就会一片光明。“光”可以作“光明”讲,也可以作“广”讲,坤包容万物,所以极为广大,就像大地能承载万物,所以是最广大的。“坤道其顺乎”,坤之道大概是非常柔顺的。“承天而时行”,因为它顺应天道,按时而行。

然后是非常有名的两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意思是积累善德的人家必定会有福报,而积累恶行的人家必定会留下灾祸。古人是很少说“必”的,“必”就是一定,就是因果报应,这种因果观念就是从《易经》开始建立的。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臣子杀君主,儿子杀父亲,并非一朝一夕的缘故,不是一时冲动,作恶是长期逐渐发展而来的,是由于没有早早地辨认出苗头,此处“辩”通“辨”。这句话实际上是解释“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所以坤卦讲的就是顺应的过程,任何事物都是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善行和福报是慢慢积累的,恶行和恶报也是慢慢积累的。这里强调的就是要重视因,不要求果。出现一个果,也要去考察它的因。

下面我们来看《文言传》对坤卦爻辞的解释。

(初六)《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这里说的是事物从小到大的过程,是有次序的。

(六二)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直”是正直,“直其正也”就是品德正直高尚。“方”是义,“义者宜也”,所以“方”是适宜的意思,“方其义也”就是行为要符合道义。“君子敬以直内”,君子恭敬勤勉可以促使内心正直。“义以方外”,适当的行为可以促使外形端正。“敬义立而德不孤”,内心恭敬、行为适宜就能使美德广布而不孤立。“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就是说有了正直、端方、大气的品德,即使不学习也没有什么坏处,说明美德充沛,行为不必有疑虑。

“德不孤,必有邻”,这是《论语·里仁篇》里的句子,就是说有道德的人一定不会孤单,一定会有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来跟他做邻居,跟他相伴。

(六三)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阴柔是美好的,但是一定要隐藏住,要跟随大王做事,不能自己居功。因为这就是“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大地的美德——大地顺承天,妻子的美德——妻子顺从丈夫,臣子的美德——臣子忠于君主。所以“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虽然大地自己没有成就,但是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而得善终。

(六四)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天地变化带来了草木的繁衍茂盛。而天地昏暗了,贤人就要隐退。

(六五)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君子内在美好的品质好比“黄中通理”,就是黄色居于中位,因为六五爻在中位,是最好的位置;“通理”就是通达文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身居正确的位置,美德才能蕴藏于内心,然后要把美德“畅于四支”,顺畅地流布在四肢。“发于事业”,再进一步推广到事业上,就会“美之至也”,也就是美到极点。所以“黄裳元吉”是一种最美好的品德,先要蕴藏在心中,然后一点一点发挥出来。

(上六)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阴疑于阳必战”,阴气凝聚到极点必然要和阳气“战”,这个“战”不是打仗,是“采战”——交合,因为坤卦无阳,所以一定要招来阳气。“故称龙焉”,就称为“龙”,阳的东西就是龙。“犹未离其类也”,还未离开阴类,因为坤卦是属阴的。“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天是黑色,地是黄色,“玄黄”是黑色与黄色交合的杂色,也是天地相交、阴阳相交时的颜色。最后这句的意识就是阴阳要相合,这就是《文言传》对坤卦的解释。

我们已经学习了乾卦和坤卦,这两个卦是中华民族的两大精神,乾卦阳刚,坤卦阴柔。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发挥了乾卦的精神,老子发挥了坤卦的精神,这样一乾一坤、一刚一柔、一白一黑、一儒一道,这两者是融合的,不是对立的,正因为有这两大精神的融合,才形成了中华文化世代传承的核心价值,一直到今天也没有中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