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阴谋策略与隐匿原则:在《谋篇》中的探讨

阴谋策略与隐匿原则:在《谋篇》中的探讨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与《权篇》亦为姊妹篇。为人出谋划策,首先要有因由,从而推知其实际情况。关于计谋的原则,就是“阴”。制定计谋之大忌即泄密,因而设计计谋时要注意隐匿。谋之于阴而勿让人知,计谋可成,此即所谓“阴”谋。这里对“阴谋”一词作了理论上的阐释。这是对计谋使用的道德约束。奇计产生后便可以无往而不胜。奇计的方法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而是始于古人的实践。

阴谋策略与隐匿原则:在《谋篇》中的探讨

本章与《权篇》亦为姊妹篇。谋即设谋、进谋,陈述主张让对方接受。这是整个游说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先前很多方式方法多是铺垫,只有对方听取了自己的意见、采用了自己的谋略,方才有实现想法的可能。

为人出谋划策,首先要有因由,从而推知其实际情况。运用谋略要视不同对象而定,根据其个性特点进谋。仁者看轻物欲,勇者轻于危险,智者通情达理,应该褒扬他们的优点,利用他们的长处。而愚蠢的人,容易受到蒙蔽,所以就蒙蔽他;不肖的人,容易感到害怕,就以可怕的结果威胁他;贪婪的人,容易受到引诱,就引诱他。

关于计谋的运用要依据不同的心理指向,要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采用因人而异的方法。“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就是要善于凭借并利用客观形势,因势利导,达到自己的目的。

关于计谋的原则,就是“阴”。制定计谋之大忌即泄密,因而设计计谋时要注意隐匿。谋之于阴而勿让人知,计谋可成,此即所谓“阴”谋。这里对“阴谋”一词作了理论上的阐释。

本章最后讲到只有能够懂得在忠信、仁义与中正法则前提下运用谋略之人,才能和他谈计谋。这是对计谋使用的道德约束。若计谋失去了道德约束,计谋即会害人。故设计计谋必定在道德仁义的框架下进行。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1]。审得其情,乃立三仪[2]。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3],始于古之所从。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4],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注释】

[1]情:内情、欲求。

[2]三仪:上智、中才、下愚。

[3]壅:壅塞。

[4]司南之车:指南车

【译文】

凡是谋划策略,都是有一定的法则。必须要掌握所面临的事情的起因,进而探求其真实情形。知道这些实情后,设计上、中、下三种计策,然后将这三种计策相互参验,相互吸收互补,确定出所需要的那一种,奇计就产生了。奇计产生后便可以无往而不胜。奇计的方法并不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而是始于古人的实践。所以,郑国人上山采玉的时候,一定驾上司南之车,目的就是不迷路。揣度才干,衡量能力,揣摩真情,这些都是做事情的指南车。

故同情[1]而相亲[2]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3]。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4],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5]。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也[6]

【注释】

[1]同情:情欲、追求一致。

[2]相亲:相互亲近。

[3]偏害:其中一方受害。

[4]数行:数,术。行,运行。

[5]制:制衡。

[6]一数:同一个道理。

【译文】

价值观相同的人在一起共事后,仍旧保持亲密的关系,是因为共谋大事取得了成功,大家都得了好处。目的相同而事后关系疏远,是因为他们中只有一部分人取得成功,获得了利益。有共同憎恶或仇恨的双方,如果互相亲近,那么他们的仇恨会相互感染对方,使得仇恨成倍增加而对双方都有伤害;有共同憎恶的双方若相互疏远,那么只有其中的一方会有伤害。

双方都能获取利益就相互亲近,双方有害就彼此疏远。一个计谋如果要运用,必须要看到双方相同或是不同的区分。所以土墙从有裂缝的地方崩坏,树木从有节的地方折断,缝隙和节疤就是它们的分界之处。新的事物、新的情况都是由旧事物发展变化才产生出来的,为解决新的问题才需要谋略,需要谋略,才需要计划考虑,计谋筹划能产生言论,有了言论才产生游说,有了游说才能使事情朝解决的方向发展,事情或问题按照解决的方向向前发展了,还要想出退出的策略,退出的策略也考虑好了,就可以制定针对事情的整个方案了。任何计谋的产生法则都是这样的。

夫仁人轻货[1],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2]勇士轻难[3],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4];智者达于数[5],明于理,不可欺以不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6]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7]。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注释】

[1]轻货:轻视财物。

[2]费:经费,财物。

[3]难:祸难,灾难。

[4]据危:扼守险要的地方。

[5]达:通。数:道理。

[6]三才:三种类型的人才,这里指仁人、勇士、智者。

[7]裁:判定。

【译文】

仁德君子轻视财物,不能用私利去诱惑他,但是可使他献出财物,提供经费;勇士藐视危难,不可以用祸难使他感到恐惧,反而可以派他们去抵御危难;有智慧的聪明人通达礼数,不可以用欺诈的手法来蒙骗他,但可以跟他讲道理,使他立功,这三种人才要各得其用。所以愚蠢的人容易受到蒙蔽,不肖的人容易受到惊吓,贪婪的人容易受到诱惑,这是根据不同的人来做决定。所以,强是由弱不断积累而成的,平直是削去弯曲积累起来的,有余也是从不足积累起来的。这就是权术的运用。

故外亲而内疏者[1],说内;内亲而外疏者,说外。故因其疑以变之,因其见以然之,因其说以要之[2],因其势以成之,因其恶以权之,因其患以斥之[3]。摩而恐之,高而动之,微而正之[4],符而应之[5],拥而塞之[6],乱而惑之,是谓计谋[7]

【注释】

[1]外:表面。(www.xing528.com)

[2]要:归纳。

[3]因其患以斥之:根据表现出的忧患,排除其忧虑。

[4]微:衰微。

[5]符而应之:为他设计一个祥瑞的征兆,然后以应验来引诱。

[6]拥:壅闭。

[7]是谓计谋:这就是进谋的策略。

【译文】

和外表亲近而内心疏远的人交谈,就要用权术去获得他们内心的亲密;对表面疏远但志同道合的人,要从外部改善关系。所以对方有怀疑,要顺着他的怀疑而变更策略,使他不怀疑;对方看见了,要顺着对方所看见的东西来肯定他;对方说话了,要顺着对方的观点来应和他;对方已经形成有利的态势了,要顺着对方的形势来成全他;顺着对方厌恶的东西为他谋划对付办法,顺着对方遇到的祸患设法为他排除。通过摩的手法使他感到害怕;把他不断抬高,位置高了就会不稳,这样使他处于晃动的不安之中;让他衰败然后来纠正他,让对方认为自己真诚可靠;为他设计一个祥瑞的征兆,然后经过操作应验了,使他相信自己;拥护之后堵塞他,扰乱他的思路、迷惑他的理智,进而控制他。这就是所说的计谋。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1],结而无隙者也[2]。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3]。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4]。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阴道而阳取之也。

【注释】

[1]结:利结。

[2]隙:间隙。

[3]奇流而不止:即变法无穷。

[4]而教之于人:让别人接受。

【译文】

运用计谋时,公开进行不如私下进行,私下进行不如结盟,结成紧密的联盟就无机可乘了。计谋的使用,遵守常道不如使用奇计,奇计的使用就像流水一样,不可阻止。所以游说国君的,必定对他说奇计,才能引起他的关注;游说权臣的,必定说与他的私人利害关系,方可实施。你身处某一圈子内,对方已经不把你当外人,但你所说集中在圈子之外的事,那么你就会因失去信任而被疏远;你身处圈子之外,但擅自说人家圈子之内的事,那么你就会有危险。不要把别人不喜欢的、不想做的强加于人。不要把别人不知道的告诉他、教导他。有什么爱好,要学着顺从他;有什么厌恶忌讳,要学着避免和替他隐讳。因此,进谋要在暗中进行,而获得的成功都是光明正大的。

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1]。貌者,不美[2]又不恶[3],故至情托焉[4]。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5]。故圣人之道阴[6],愚人之道阳[7]。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以此观之,亡不可以为存,而危不可以为安,然而无为而贵智矣。

【注释】

[1]乘:利用。

[2]不美:不喜形于色。

[3]不恶:不怨怒外露。

[4]至情托焉:可以托付最真挚的情感。

[5]制命:被别人控制了命运。

[6]阴:暗中。

[7]阳:明处。

【译文】

想要排斥的人,就先放纵他,待他作恶至极,然后趁机除掉他。某些人不把喜怒哀乐放在脸上,这种人属于冷静而不偏激的人,可以寄托实情。在人的使用上,如果你能彻底地了解他,你才能使用他;如果你还不能足够地了解他,就不要使用他。做事的关键在于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所控制。控制了别人,自己就掌握了主动权,就能操控别人的命运;被别人控制,命运就操控在别人的手中。圣人用谋隐而不露,愚人做事张扬外露。聪明的人做事就比较容易,而愚笨的人做事就比较困难。由此观之,虽然消失的东西已不能使之再出现,而已有的危险也不能转危为安。事情处理的时候,顺应规律、重视智慧十分重要。

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既用,见可,否择事而为之,所以自为也。见不可[1],择事而为之,所以为人也[2]。故先王之道阴。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3]。道理达于此之义,则可与言[4]。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诱[5]

【注释】

[1]见不可:于己不利。

[2]为人:为别人考虑。

[3]中正:不偏不倚。

[4]可与言:可与之坦诚相谈。

[5]由能得此,则可与谷远近之诱:陶弘景注:“谷,养也。若能得此道之义,则可居大宝之位,养远近之人,诱于仁寿之域也。”谷,俞樾《诸子平议·补录》以为当作“觳”,意为“毂”,即悦近来远,让天下归服。

【译文】

智慧要用在众人目前无法察知的地方,才能也要用在众人看不见的地方。智慧和才能的使用贵在隐秘,如果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隐秘,那么就不要选择应该公开做的事来实施,这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智慧、才能不能够做到隐秘,那么索性公开自己的谋略主张,用之来做事,向对方显示自己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对方。古代先王之道隐而不露。常言道:“天地变化在于高深莫测,圣人处世之道的诀窍在于隐藏不露。”运用智慧、才能虽然讲究隐秘,但不单纯讲忠、信、仁、义,只要所做是为了正道大义即可。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就可以和他谈论这些计谋。如果能得到此道,就可以获得远近百姓的尊重,让天下归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