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卷四百六十二引用本章称作《午合》篇。相背为“忤”,相向为“合”。忤合即趋向与背反之术。
“忤合”讲的就是灵活应变的谋略,鬼谷子先生认为世间的事物没有永远高贵的,也没有永远居于权威地位的,圣人应该“无所不作”“无所不听”,使用“忤合”之术达到自己的目的。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句话很好地说明本章的意旨。与人主之合,实际上是很少的,大多是不合。不合即意味着背弃原来的君主,而非愚忠某一个君主。所以本章实际上也是讨论“忠”的问题。
鬼谷子的忠指忠于国家。“忠”还往往体现为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而竭尽生死的道德品质。在这个意义上,忠的含义还包括为“公”的思想。为“公”的人才能配得上称“忠”。“公”的观念一直是我国传统社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中国古人在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朴素的公共理性。臣忠于君,不是愚忠,而是理性的、有条件的。早期的儒墨两家也认为臣忠君是有条件的。
本章所说的“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计谋不两忠”,都是基于个人“私心”的选择,而不是像儒墨两家那样是基于“公心”。本章所说的“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又说“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都是以是否能实现自我的目的为中心。纵横家反对愚忠是建立在实现自我利益的基础之上的,这是纵横家区别于儒墨的本质所在。
忤合术是在战国纷争的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时而联合,时而又相互攻伐。在这种情况下,各诸侯国往往都是和战不定,时而为了解眼前之围与此联合,时而为了长远利益与彼联合,错综纷乱,给纵横策士实施忤合之术提供了客观环境。
《忤合》篇中所说的“世无常贵,事无常师”,为纵横策士朝秦暮楚的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即以能否实现自我的目的为中心,则褒扬了个性价值,体现了时代精神。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1]。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2]。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3],必因事物之会[4],观天时之宜[5],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注释】
[1]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趋合,趋向于融合统一。倍反,朝背逆相反的方向发展。倍,通“背”。
[2]“化转环属”四句:化转,变化转换。环属,意即像圆环一样首尾相互连接。属,连接。
[3]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御世:处理世事。施教:实施教化。扬声:振起声名。明名:显示名誉。
[4]因:顺着。会:指时机,关键。
[5]天时:自然运行的时序。这里指社会发展的状况与趋势。
【译文】
凡事都有两种形态,即融合统一或者分裂独立的两种趋势,尊重“趋同”与“叛逆”的客观规律,都是阳谋设计出来的。其实二者之间环转反复,互为因果,类似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用计施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各种情况都能高屋建瓴,决胜于千里之外。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说教众人,扩大影响,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理论的影响。显示于外,必定顺着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看准社会发展的状况与趋势的适当时机,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提前预期事物发展的方向。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1]。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2]。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3]。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4]。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5]。
【注释】
[1]贵,位尊。师,师法。
[2]“圣人无常与”四句:意谓圣人没有恒久不变的赞同,也没有恒久不变的听从。与,参与。这里指亲为。
[3]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意谓圣人欲成于事,合于谋,必以忤合为主。主,根本。
[4]“合于彼而离于此”三句:意即与此合必与彼离,欲择新君主则必弃旧君主。所以计谋不可能同时效忠于对立之双方,必与其中一方相违背,此为处世之真理。反忤,忤合。
[5]术:反忤之术。
【译文】
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人,也没有亘古不变的理论,就像恩格斯所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圣人做事,不管正确与否都是有一定的时间维度来定义的,对一个事物的态度也是无常形的,因为人的成熟就是否认自己之前认为是正确的,认可之前不屑一顾的事物。圣人的行事都是以事情能否获得成功,所出计谋是否切合实际为根本。计谋与一方相合就一定与另一方相离,不能同时适用于相反的双方,一定会有相合、相逆的情况出现。这就是“忤合”之术。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兼顾两个对立的君主,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迎合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www.xing528.com)
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1]。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2]。
【注释】
[1]“用之于天下”八句:按,此言用忤合之术,必据对象而施之。材能,才能,才干。气,指气质,品行。势,指权势,地位。与,结交。
[2]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意谓行忤合之术前,必先谋虑计定,然后可行。忤合亦可为飞箝之准备,二术各有侧重,彼此相依。
【译文】
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必然要把全天下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个国家,就必然要把整个国家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庭,就必然要把整个家庭都放在忤合之中;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就必然要把这个人的才能气势都放在忤合之中。无论如何,都要精心地谋划、分析,万物了然于胸,然后用“飞箝”之术来实现它。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求合。故伊尹五就汤[1],五就桀[2],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3],故归之不疑也。
【注释】
[1]伊尹:商汤时的大臣,名伊,一说名挚。尹是官名。汤妻陪嫁之奴隶,后佐汤伐灭夏桀。汤:商朝的建立者,又称天乙、成汤。
[2]桀:夏代的最后一位君主。古时暴君典型,与商纣王并称。
[3]天命之箝:天命所定。箝,夹住,制约。
【译文】
古代那些善于运用忤合之术的人,能够把天子和诸侯都掌控在自己手中,运用“忤合”之术去驾驭他们,使对方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最终达成圣贤君主的目的。所以,商汤王五次邀请伊尹,伊尹才答应辅佐商汤王,后来伊尹投奔夏桀,但是厌恶夏桀,最终还是回到了商都;姜子牙三次投奔文王,三次投奔商纣王,最终看破天意归顺了周文王。经过多次的忤合之后,明白了天命,所以最后一次归附之后就再也没有怀疑过了。
非至圣达奥[1],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2],不能原事[3];不悉心见情[4],不能成名[5];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6],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注释】
[1]至圣:道德最高尚的人。达奥:通达高深的道理。
[2]劳心苦思:费尽心力苦苦思索。
[3]原事:穷尽事物的原理。原,推原,推究。
[4]悉心见情:精心地去发现实情、本质。
[5]名:事物的名称。这里作动词,命名。
[6]忠实,忠于实际。真,真诚。
【译文】
对于一个纵横家来说,如果没有高尚的道德,不理解通达高深的道理,不明白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不能治理天下;如果不费尽心力地苦苦思索,就不能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殚精竭虑地探索事物的规律,就不能完美地诠释或者定义事物,以达到名实相符;如果胆识、谋略、才智不够,就不能统帅三军;如果庶竭驽钝,就不能正确地认识本我,更不能处理好本体与客体的关系。所以运用忤合的原则,一定先要衡量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衡量自己与对方的智力差异,认知的高低,优势与劣势,确定对方不如己方之后再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进可攻退可守,千军万马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