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中庸·鬼谷子:捭阖术浅析

大学·中庸·鬼谷子:捭阖术浅析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捭阖”,意为开合。捭阖即阴阳开合,一阳一阴,或开或合,变化无穷。本章提出“捭”就是“开”,主要是针对对方而言,让对方“开”,暴露真实意图,从而为我所利用;“阖”则是针对己方而言,己方要“合”,要密而自保;这是运用捭阖之术的总原则。捭阖之术可用于游说。本章可视为辩士纵横捭阖的理论基础。

大学·中庸·鬼谷子:捭阖术浅析

“捭阖”,意为开合。陶弘景题注说:“捭,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言之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捭阖乃是“与人言之道”,所谓“与人言”,这里指纵横策士的游说。捭阖,具体地讲是一种谈判术,是指通过语言引导别人打开心扉,说出实情或是使对方沉默,显露真情;反过来也是一样,游说者自己或捭或阖以达到目的。通过试探来看对方的表现。鬼谷子深知语言在人类社会的重大作用,就像古人的警世名言说的那样“一言兴邦,一言丧邦”。所以,鬼谷子提出,作为游说者一定要有时可以开口说话,有时则应当闭口沉默,有时不妨松弛、宽厚,有时不妨紧张、严厉。要根据各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开闭之术控制自己的嘴巴,使得心声的出入有规律,那么就是掌握了说话的技巧,掌握了人间的大谋略!通过游说中的应对、较量最后达到“乃可以纵,乃可以横”,而无敌于天下!这些靠游说、靠言辞平天下的人被称为“纵横家”。

阴阳,作为宇宙万物分别具有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早在西周时期就获得了广泛解释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普遍意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阴阳”为中心的学说成为一个哲学派别,逐渐活跃起来。这一学派中,有的学者致力于用阴阳范畴研究自然天道,如邹衍的阴阳学说;还有的则致力于用阴阳研究社会人事,《鬼谷子》即为代表。

不过纵横家主张不轻易用兵、不公开用兵,或在动武之前就以纵横捭阖之术达成军事目的,这一点倒近似兵家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和“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原则。所以鬼谷子主张管兵的人必须是大智大勇,“材质不惠,不能用兵”。主张谋之于阴,成之于阳,也就是说在暗中、不知不觉已经以实力战胜了对手。似是指一种军事威慑力量的运用,如苏秦的六国白马之盟,就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言捭阖之原理,分为三层:即捭阖之定义,捭阖之术用于游说之原理及捭阖之术如何运用。何谓捭阖?捭阖即阴阳开合,一阳一阴,或开或合,变化无穷。为何可用捭阖之术来游说?故捭阖之术可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尤其可用于处理说客与国君(或权臣)的关系上,可用在说客游说技术设计中。捭阖之术如何应用于实践?本章提出“捭”就是“开”,主要是针对对方而言,让对方“开”,暴露真实意图,从而为我所利用;“阖”则是针对己方而言,己方要“合”,要密而自保;这是运用捭阖之术的总原则。

后半部分言捭阖之术在游说中如何具体运用。纵横策士主要依靠口谈来游说。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默。捭阖之术可用于游说。口开即阳,口默即阴。

本章可视为辩士纵横捭阖的理论基础。之后的《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等五篇的立论即是以此篇为基础的。

粤若稽古[1],圣人之在天地间也[2],为众生之先[3]。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4],知存亡之门户[5],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6],而守司其门户[7]。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8]

【注释】

[1]粤若稽古:此句与《尚书·尧典》开头相同,意在强调捭阖是历史经验的遗留,借托古以自重。粤若,发语词,无义。稽,考。陶弘景注:“若,顺;稽,考也。”陶弘景的解释意思是“如果顺着往上考察古代的历史”,句意亦通。

[2]圣人:《鬼谷子》理想中彻底掌握纵横学术的人。

[3]为众生之先:按,“道”产生“圣人”,“圣人”产生“万物”,故圣人为众生先。这里实际上揭示了《鬼谷子》的宇宙生成模式:道—圣人—万物众生。

[4]观阴阳之开阖(hé)以名命物:意谓阴阳生物,圣人命名。故陶弘景注曰:“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著,须立名以命之也。”阴阳,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代表对立统一的两种属性。

[5]知存亡之门户:意谓纵横策士从事政治活动,有很大危险,务必要懂得生死存亡之辩证法,游说或计谋均须考虑一个国家或自我的生死存亡。陶弘景注:“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凶之先见者,其唯知几者乎?故曰:知存亡之门户也。”

[6]见变化之朕:陶弘景注:“万类之终始,人心之理,变化之朕,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远见焉。”陶注从纵横家立论,意在强调纵横策士一旦明了万事万物发生发展之运动规律以及人之心理,即能发觉蛛丝马迹,准确预知事物的趋势,以便趋利避害,获得成功。朕,行迹,预兆。

[7]守司其门户:意谓纵横策士始终掌握背离死亡趋向生存的关键,以便在各国实际进行的合纵连横的实践活动中趋利避害,掌握主动。

【译文】

纵观古代的历史,可以知晓圣人是天地间芸芸众生的引导者和领导者。圣人能够根据阴阳开合的变化来判断、分析,对事物进行客观评价,对未来进行预期,从而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圣人知道万物生死存亡的内在规律,顺势谋定顺应自然万物从产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并能从意识、行为等方面,看见人内心的细微变化,掌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圣人从古到今,他们的作用都是差不多的。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1],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2]。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3]

【注释】

[1]变化无穷,各有所归:纵横家所主张的避亡趋存的原则不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做法随情况变化而千变万化。无论怎样变化,最后都能达到“避亡趋存”的目的。

[2]“或阴或阳”四句:或阴、阳,或柔、刚,或开、闭,或弛、张,亦皆属于捭阖之日常表现。针对不同对象,处理的方式方法不同,或捭或阖,随势而变。

[3]度权量能,校(jiào)其伎巧短长:陶弘景注:“权,谓权谋;能,谓才能;伎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必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伎巧之长短,然后因材而任之也。”

【译文】

万事万物的进化虽然是没有终点的,但是都以趋利避害,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作为它们的归宿。有的表现为隐性,有的表现为显性;有的表现为怀柔,有的表现为简单粗暴;有的表现为开放,有的表现为自闭;有的表现为闲适,有的表现为紧张。因此,圣人掌握了事物的二分法,就能审时度势、统筹兼顾,治大国若烹小鲜,利用事物的优点去完成相应的事情。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1],乃可捭,乃可阖[2];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3]。审定有无与其实虚[4],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5],以求其实,贵得其指[6];阖而捭之,以求其利。

【注释】

[1]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陶弘景注:“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材性不同,各有差品。”贤,贤人,德才兼备的人。不肖,即不肖之人,这里与“贤人”相对,意为无德无才的人。差,次第,等级。

[2]乃可捭(bǎi),乃可阖:意谓根据每个人的禀性采取或捭或阖的策略。陶弘景注:“贤者可捭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捭,开。

[3]无为以牧之:即根据对象之阴阳,而施以阴阳,顺其自然,即能成功。陶弘景注:“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各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

[4]审定有无与其实虚:按,这里的“有”与“无”“实”与“虚”皆是相对概念,由“阴阳”而生发。审定,仔细思考而断定。

[5]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按,此言查知对方志意的方法。可以从对方的言辞中来推知,办法是己方先采用“阖”的办法,暗中排查对方所说的话,找到缺陷之处,然后采用“捭”的方式故意地反问过去。陶弘景注:“凡臣言事者,君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而反难之,以求其实情。”陶注以为君臣之间问答,亦可;实则可以不限于君臣之间。微,暗中,不被对方察觉。排,排查。

[6]贵得其指:意即贵在得到对方真实意图。指,通“旨”。

【译文】

人区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除了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再一个就是差异性,有的是德才兼备的贤人,有的是无德无才的宵小之辈;有的人运筹帷幄,有的人愚不可及;有的人坚强勇敢,有的人怯懦胆小。圣人会根据每个人的天赋秉性,因材施教,分别采用或捭或阖、或进或退、或贱或贵的方法和手段,顺应每个人的特点来驾驭他。如果要弄清对方的意愿,弄清对方的实际情况,一般情况下,是顺着他的潜意识前意识和行为来推测出对方心里的真实意图。可以分析、检验对方言辞,然后依据已知情况反问过去,基本能得到与事实相符的结论,首先了解对方的欲求;先“阖”后“捭”,最终实现利益最大化。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1]。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2]。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3]。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4]

【注释】

[1]“或开而示之”六句:意谓己方与对方实情相同则开而示之,对方不愿以实情相告则己方亦不告以实情,即闭而阖之。陶弘景注:“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诚,实。

[2]“可与不可”三句:意谓己方如何应对对方,行还是不行,一定要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陶弘景注:“凡臣所言,有可有不可,必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原,察,探究。

[3]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按,此言运用捭阖之注意事项。用捭之策,贵在考虑周到全面;用阖之策,贵在隐秘不宣。陶弘景注:“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冯叔吉对此句评论说:“苏子之党,仰庆吊变,说匿情以据缴乘危,即是祖此。”

[4]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按,道,先秦道家认为是宇宙的本原。道的状态是混沌、无名,《老子》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译文】

如果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不希望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最重要的是严守机密。让对方松懈,是为了侦察对方的情况;让对方紧张,是为了动摇对方的信心,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对方的实力和计谋全部暴露出来。上述办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是要清楚对方的目的和诉求,然后适时而动。如果要用“捭”的方式,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如果要用“阖”的方式,一定要做到天衣无缝。周到、严密还要注意隐蔽,隐蔽的最佳效果就像“道”一样微而不显。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1]。皆见其权衡轻重[2],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3]

【注释】

[1]“捭之者”四句:意谓用捭使对方开,而对其虚实进行辨别;辨别清楚之后用阖,确定下来对方的实情。陶弘景注:“料谓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料,忖度,估量。这里指了解。结,系,固结。诚,实。

[2]皆见其权衡轻重:意谓对方权衡轻重,皆为我所知。权,秤锤。衡,秤杆。(www.xing528.com)

[3]“圣人因而为之虑”三句:意谓圣人皆擅长见机行事,进则为他人设计,退则为己设计。尹桐阳注:“乱世而退隐不仕是圣人之自为虑者。”

【译文】

用捭使对方开放,而对其虚实进行辨别;辨别清楚之后用阖,确定下来对方的实情。圣人都是根据对方实际需要的轻重缓急来揣度对方所想,然后再顺其所想而为对方作出谋划。圣人会为此而自谓封闭,或者是通过封闭来自我约束;或者是通过封闭使别人被迫离开。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内之[1];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2]。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3]。纵横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注释】

[1]“故捭者”三句:意谓捭使对方“开”,或其实情出而被我所知;或其心意开而接纳我之意见。陶弘景注:“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内而藏之也。”

[2]“阖者”三句:意谓阖为闭合,或为己合而使自己有所获取;或为己合使自己躲过祸患。陶弘景注:“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

[3]以化万物:陶弘景注:“阴阳变动,四时开闭,皆捭阖之道也。”化,化育。

【译文】

用捭可以使对方的真实情况暴露出来,或让对方接受己方的建议;用阖能使己方有所获取,或使己方顺利地躲过祸患。开放和封闭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捭阖,能够使阴阳发生变动,阴阳变动产生四季,通过一年四季的开始和结束使万物发展变化,是为了促进事物的发展变化。不论纵横与反复都必须经过开启和闭藏来实现。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1]。必豫审其变化[2],吉凶大命系焉[3]。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4]。志意、喜欲、思虑、智谋,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注释】

[1]“捭阖者”三句:意谓捭阖乃大道变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游说中变化擒纵,都依于捭阖之理。所以如果要游说成功,必先掌握捭阖之术。

[2]必豫审其变化:意谓或捭或阖,必先预测其可能发生的情况或趋势。

[3]吉凶大命系焉:意谓捭阖用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人的生死存亡。所以,运用捭阖之术,务必格外小心。

[4]“口者”四句:古人认为“心”为思维器官,思虑由心产生,而心中所想,又皆由口出。人的精神住宿在心,所以说心为“神之主”。

【译文】

开启和关闭是世界运行规律的变化,是游说时应变的关键。游说前一定要对各种变化事先了然于胸,吉凶死亡的关键全系于捭阖。口是心灵的门户,心是精神的居所。心所产生的意志、欲望、思虑、智谋等,都要通过这个门户来表露,所以要通过开启与闭合之术来把握和控制。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1]。阴阳其和,终始其义[2]。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3]。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4]。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注释】

[1]“捭之者”八句:陶弘景注:“开言于外,故曰阳也;闭情于内,故曰阴也。”

[2]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意谓从开始到结束,都以捭阖行之。陶弘景注:“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

[3]“故言长生”三句:长生等九者使人能够生存下去,代表积极、进步的趋向,为“阳”,这也是人为什么要奋斗的动力和起点。此处可见《鬼谷子》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以获得这些功名利禄为人生的出发点。此种人生态度后成为纵横策士之指导思想。

[4]“故言死亡”三句:死亡等十者使人的生存受到损害,代表倒退与死亡,为“阴”,凡是遇到类似情况,都要竭力避免。

【译文】

捭就是开放,就是开口言说,就是阳;阖就是闭,就是缄默不语,就是阴。阴阳相互调和,从开始到结束,都以捭阖的道理去实践。所以说,把凡是有关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的,都视作“阳”,称为“始”。把凡是有关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的,都视作“阴”,称为“终”。凡是那些说遵循阳气的人,都称作“始”,以谈论“善”开始行事;凡是那些遵循“阴”道进行游说的,都称作“终”,以谈论“恶”为结果。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1]。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3]。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4]。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5]。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6]

【注释】

[1]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意即从阴阳两方面来试探用之。尹桐阳注:“道,言也。试,用也。”陶弘景注:“谓或拨动之,或闭藏之。以阴阳之言试之,则其情慕可知。”

[2]“故与阳言者”四句:意谓对品行高尚的人,就要和他说高尚之事;对品行卑劣的人,就要与他说卑小之事,这样游说较易成功。陶弘景注:“谓与阳情言者,依崇高以引之;与阴情言者,依卑小以引之。”阳,指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做事果断、品行高尚的人。阴,指具有消极的人生态度,消极畏惧、做事优柔寡断、品行低贱的人。

[3]以下求小,以高求大:按,此言要顺应人性之特点去游说。

[4]无所不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

[5]为小无内,为大无外:意谓处理小的事情,不能仅从事物的内部着眼;处理大的事情,也不能光看事物的外部,要用辩证的观点来对待。

[6]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意谓在游说中,或言辞谋略有增或减,或离开所说对象,或投靠所说对象,又或是另投他主等,一切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并作出决定。

【译文】

运用开启和闭藏的法则,都需要从阴阳两个方面来检验。所以与品行高尚的人言说,就要说积极向上的事;与品行卑劣的人言说,就要说龌龊不堪的事。以低下来求取卑小的,以崇高来取索庞大的。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言谈,没有什么事情不能了解,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探索,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实现。照这样去游说,可出可入,没有什么地方是不可以去的。用捭阖之术,可以游说普通人,可以游说大夫,可以游说诸侯国的国君,可以游说周天子。向自己的的内心探索没有限制,向外在的事物探究也没有边界,只要辩证地对待即可。益损、去就、背反,都是用阴阳开合之道来驾驭。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还终阴,阴极反阳[1]。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2]。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3]。阴阳相求,由捭阖也[4]。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注释】

[1]阳还终阴,阴极反阳:按,此言阴阳之间相互转化。陶弘景注:“此言君臣相成,由阴阳相生也。”

[2]“以阳动者”四句:按,此句言万物生成。《鬼谷子》认为,万物皆有形体与精神。阳动,道迈开生成万物第一步,此时“德”已经生成“精神”;阴静,万物的形体生成,精神与形体合一,物乃生成。德,赋物以精。形,物之形体。

[3]“以阳求阴”四句:按,此言“德形合一”的过程,是研究《鬼谷子》宇宙生成模式的重要资料。

[4]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意谓以阳取阴,或以阴取阳,均应遵循捭阖之术。陶弘景注:“君臣所以能相求者,由开闭而生也。”陶注仍从君臣关系角度立论,以为君臣之间相互选择,可参。

【译文】

阳就是行动、前进,阴就是静止、藏匿,阳是活动外出,阴是隐藏潜行。阳气运行最终复归于阴,阴气运行最后返归于阳。增加阳气的人,道德感就会增加;增加阴气的人,就会形成安静的气场。从阳的方面去追求阴,要以道德包容对方;从阴的方面去追求阳,就要走出暗处实际去做。阴阳之间相互依赖,这是由捭阖之道决定的。这就是天地之间阴阳运行的总规律,是游说他人的基本方法论。捭阖是处理万事之本,也就是所谓“天地的门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