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学林点将录》地俊星铁扇子宋清胡道静

《现代学林点将录》地俊星铁扇子宋清胡道静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道静,安徽泾县人。顾颉刚致函胡氏,比之为裴松之的《三国志》注;[5]海外的胡适也颇留意此书,在日记中称:“胡道静校证《笔谈》,功力甚勤,是近日新出的一部好书。”后来又向人特别提及:“胡道静最近校正[证]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很够标准的书。”此外,论毕昇、黄道婆、徐光启等等,尚多有未编入论文集者。“文革”期间,胡氏因受长子牵连,以“反革命”罪名入狱近十年。笔谈校证千牛力,海外推扬有本家。

《现代学林点将录》地俊星铁扇子宋清胡道静

胡道静(1913—2003),安徽泾县人。

中国历代儒林文苑中人,论学多独尊儒术,故于四部群籍,每重经而轻子;子部文献之中,又偏重秦汉以前,唐代以下几无人收拾。及至近世,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新语境下,经学门庭崩坏,诸子学始取而代兴。[1]西洋文明东渐,国人唯科学是尚,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作为子部杂家之书,亦因之大放异彩,[2]胡氏即藉其对《笔谈》的校理而见重于世也。

胡父怀琛、伯父朴安,皆绩学之士,于文史哲多有著述;胡氏幼承家学,又师从陈乃乾治版本目录,于文献之学早有根柢,年未弱冠已著有《公孙龙子考》、《校雠学》(与胡朴安合作)。

他少年时代得读美国Carter《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又作《中国印刷术源流史》)一书,始知印刷术最关键的改良为宋代活字印刷,其事即见诸沈著《笔谈》;由此遂宝爱其书,此后每见相关史料则录以备考,“逢书即览,握管便录,习与性成,所以也分不清究竟是当做工作来干,抑或是视若娱性乐事。”[3]如此积二十余载功夫,至五十年代撰著《梦溪笔谈校证》两大卷,汇聚版本校记二十余种以作校勘,钩沉历代典籍数百种以作参证,更广泛征引近人科技论著以作疏通,蒐集之功,无与伦比,仅由古籍整理立场视之,亦奇峰突出、力能扛鼎之作。[4]随后复有《新校正梦溪笔谈》,乃据《校证》删繁就简,意在为一般使用者提供准确而简要的文本。至于晚年《梦溪笔谈导读》、《梦溪笔谈全译》之类,则炼乳兑水耳。

按:《校证》一出,国内外盛誉交集。顾颉刚致函胡氏,比之为裴松之的《三国志》注;[5]海外的胡适也颇留意此书,在日记中称:“胡道静校证《笔谈》,功力甚勤,是近日新出的一部好书。”后来又向人特别提及:“胡道静最近校正[证]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一部很够标准的书。”[6]老胡、小胡五百年前本是一家,又同属安徽籍,今已尊老胡为宋江,则拟小胡为小弟宋清,可乎?

《笔谈》之外,胡氏最萃力于古农书及农史方面:前者如《稀见古农书录》、《稀见古农书别录》、《沈括的农学著作〈梦溪忘怀录〉》、《〈种艺必用〉在中国农学史上的地位》及《徐光启农学著述考》,后者如《我国古代农学发展概况和若干古农学资料概述》、《释菽篇——试论我国古代农民大豆根瘤的认识》、《粱为周氏族所植粟之优良品种说》及《古代瓜类考》,皆收录于《农书·农史论集》。[7]其他概论一般文献、类书、《道藏》及《天工开物》等科技古籍,则另见于身后编订的《中国古代典籍十讲》。此外,论毕昇、黄道婆、徐光启等等,尚多有未编入论文集者。[8]

概而言之,胡氏虽以科技史名世,而论其方法,则大体不脱文献学范围,究其实际,只可谓科技史文献研究,或科技史料研究而已。然其用志极专,用力极深,“抄集群书,疏证一书”,[9]不仅足为中国科学史编纂的羽翼,亦可代表旧朴学传统与科学史观念的结合,诚不可无而难再得矣。

文革”期间,胡氏因受长子牵连,以“反革命”罪名入狱近十年。他原已完成四十余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百余万字的《中国古农书总录》,以及《南方草木状》、《苏沈内翰良方》校本,《熙宁字说钩沉》与沈括佚著五种的辑佚,皆为多年心血所寄,而一旦灰飞烟灭,哀哉。[10]

按:当海内翻腾之际,学人著作手稿如向达《大唐西域记》注释、唐兰《中国文字学续编》、《六国铜器铭文研究》及《高本汉音韵学批判》,范祥雍《山海经补疏》、《东坡志林广证》,钱仲联《钱牧斋诗补笺》,皆因抄家而遗佚;唐筼手书陈寅恪诗稿三册及《寒柳堂记梦未定稿》全帙,为中大校方收缴,至今仍不知所踪;另如傅筑夫多年积累的明清经济史史料,亦被迫付之一炬。[11]此固一代知识分子共同之痛史也。不仅如此,十载之间,已成著作的毁损固指不胜屈,当成而未成的著作更何由统计耶?

诗曰:考史研经岂足夸,致知格物此奇葩。笔谈校证千牛力,海外推扬有本家。

注 释:

[1]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震动一世,为近代学术转型的典范(参余英时《〈中国哲学史大纲〉与史学革命》,《重寻胡适历程:胡适生平与思想再认识》),实亦代表诸子之学的兴起。另,王瑶五十年代尝谓:“……几部经书,里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清朝人已大都解决了,或尚未解决而现在仍不能解决,这就是多数人孜孜不倦而弄不出成绩来的原因。这近三十年整理古书的人,刘文典作《淮南鸿烈集解》,胡适弄《水经注》,慢慢向下移了,就因为先秦古籍中的考据问题已弄得差不多了。”(《论考据学》,《中国文学论丛》,平明出版社1953年版)则由另一角度指出近世学术转移的趋势,可参。(www.xing528.com)

[2]李约瑟称沈括“可算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而《笔谈》则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总论》,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5年版,页289-290),最为今人熟知;其中“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一语,胡氏引作“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梦溪笔谈校证·引言》,上海出版公司1956年版)。按:二三十年代,竺可桢《北宋沈括对于地学之贡献与纪述》(《竺可桢文集》,科学出版社1979年版)、张荫麟《沈括编年事辑》(《张荫麟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为近人对沈氏作专门研究的先河。又,叶昌炽壬子年(1912)诗《沈存中梦溪笔谈元大德刊为津逮祖本芸巢前辈以两本见借得参校一过赋谢二律再叠前韵》之二有“海通前有石油阬”句,自注:“延州石油见《笔谈》。存中精研物学、考工、畴人之术,言之甚详。今陕北所出煤油即宋时旧阬也。”(《奇觚庼诗集》卷中)叶虽老派学人,而亦早知《笔谈》的科学价值。稍后王国维《二牖轩随录》卷一有《陕西石油》,亦拈出《笔谈》为据;《沈括论地理变化》更指:“沈存中格物之学,不独冠绝宋代,求之古今中外,发明之多,盖未有能此者。”《古今最大著述》又称:“余尝数古今最大著述,不过五六种。汉则司马迁之《史记》,许慎之《说文解字》,六朝则郦道元之《水经注》,唐则杜佑之《通典》,宋则沈括之《梦溪笔谈》,皆一空倚傍,自创新体。后人著书,不过赓续之,摹拟之,注释之,改正之而已。然《史记》诸书,皆蒐辑旧闻为之,犹不过组织考覈之功。惟《笔谈》皆自道其所得,其中虽杂以琐闻谐谑,与寻常杂家相等,然其精到之处,乃万劫不可磨灭,后人每无能继之,可谓豪杰之士矣。”(《王国维学术随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页127-128)更是推崇以至过当。此皆近代国人重视沈著价值之例,似罕见称引,附录于此。

[3]胡道静《抄校讽诵六十冬》,《学人谈治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今人伊永文《东京梦华录笺注》,亦遍检宋代前后文献以资稽考,体例近乎胡著《校证》;惟辨析未精,有强作牵合之病。

[5]《抄校讽诵六十冬》。按:关于胡与顾的交往,以及所受的影响,参胡道静《〈古史辨〉对一个顽固青年的冲击》(《治学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胡适日记全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八册页452;《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3年版,页171。

[7]中国文明以农为本,古农学传承不绝,而在中国科技史研究之中,农学史亦属大宗,如辛树帜、王毓瑚、石声汉、梁家勉、杨宝霖皆称名家,且亦深邃于农史文献也。

[8]参曾雄生《胡道静与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年第2期。

[9]语见《抄校讽诵六十冬》。

[10]参《农书·农史论集》自序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抄校讽诵六十冬》。另,《中国古代的类书》亦佚去下半部(中华书局1982年版)。按:胡氏晚年拟以专题形式重写《梦溪笔谈补证》,惜仅成片断(《〈梦溪笔谈〉补证[重写稿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典籍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见夏应元《加快向达先生晚年的几件事》、向燕生《爱国者、学者、长者——加快我的父亲向达教授》(《向达学记》,三联书店2010年版);曾礼《唐兰传略》(《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三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版)、高明《唐立庵先生与中国古文字学》(《学林往事》中册,朝华出版社2000年版)、朱德熙《纪念唐立庵先生》(《唐兰先生金文论集》附录,紫禁城出版社1995年版);《范祥雍自传》(《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四],上海市文史研究馆1993年编印);《钱仲联自传》(巴蜀书社1993年版,页17)、《钱仲联学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页68-69);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页189);张汉如《学贯中西 博通古今:傅筑夫的学术道路和思想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页37-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