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保戴宗、董作宾的现代学林点将录

太保戴宗、董作宾的现代学林点将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董作宾,原名作仁,字彦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而作为主持发掘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作为参与发掘的核心人物董作宾,皆因缘际会,而各成就其不朽地位。[4]与甲骨断代的研讨同时,董氏又关注殷代的年历问题,并进而试图对殷历作出整体构建。关于《殷历谱》学术价值的争议,为现代学林一大公案。故不能以单纯的胜败论英雄,亦不能以单纯的对错论学人,对于董氏,正宜作如是观。

太保戴宗、董作宾的现代学林点将录

董作宾(1895—1963),原名作仁,字彦堂,号平庐;河南南阳人。

二十年代末在河南安阳展开的殷墟发掘,为首次纯粹由国人包办的考古盛业,不仅发现大量甲骨及其他遗物,更藉此培养出几代考古中坚,可谓现代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黄埔军校。而作为主持发掘的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作为参与发掘的核心人物董作宾,皆因缘际会,而各成就其不朽地位。

董氏非正途出身,早年限于家境,或求学或经商,而自修不辍。1928年受聘为史语所通讯员,亲赴安阳县小屯村调查,确定“甲骨挖掘之确犹未尽”。他由第三次发掘所获的“大龟四版”得到启发,写出《大龟四版考释》,揭示甲骨卜辞首句“贞”字之前的异字,实即“贞人”(“贞卜命龟之人”),而通过系联不同贞人,结合其他标准,即可对卜辞进行断代。1933年他以贞人断代法为骨干,加以邃密,作《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共十项断代标准,并据此将卜辞划分为五期,使晚商二百余年混沌无序的甲骨史料,一旦明其条理,得其归属。[1]

按:《断代研究例》发凡起例,为甲骨学辟出康庄大道,是董氏平生的最大贡献;在甲骨学史上,此文与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相颉颃,而功用犹有过之。故郭沫若当时已谓贞人说“顿若凿破鸿濛”,指董文“如是有系统之综合研究,实自甲骨文出土以来所未有”;[2]后来饶宗颐则称贞人说“可与法人Champollion(按:商博良)对于埃及象形文上黑线环之解释,同为考古学上开荒之盛举,足以东西辉映”;[3]张光直亦将此文与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并列,视为近世以来上古史领域最具创始性和突破性的两篇论述。[4]

与甲骨断代的研讨同时,董氏又关注殷代的年历问题,并进而试图对殷历作出整体构建。[5]在抗战流寓西南的艰苦条件下,他以手写石印的形式刊出《殷历谱》,迁台后更续有《西周年历谱》、《中国年历总谱》之作。

关于《殷历谱》学术价值的争议,为现代学林一大公案。《历谱》完成之初,傅斯年即推为“今日古学之最高峰”,[6]陈寅恪致董氏函亦谓:“抗战八年,学术界著作当以尊著为第一部书,决无疑义也。”[7]但两人学术地位虽高,实不专于历法之学,又皆为董氏的史语所同事,故所言未免戏台里喝彩,固不足以为据也。[8]而当时有湘人鲁实先,专精于古历算,苦学而处学界末流,以压抑心理而作盛气以凌人,乃著《殷历谱纠》,[9]从信古立场将《历谱》甚至《断代研究例》一笔抹倒,遂使学术论争沦为江湖恩怨。[10]以后中外学人如陈楚光、陈梦家、劳榦、薮内清、岛邦男等,则多指董氏在殷历构拟方面不能成立。[11]其中陈梦家谓卜辞记录零碎而不相连贯,复原历法本难成功,故《历谱》“基础很不坚强”,关于年代学方面的结论多不可靠;但同时承认此书汇集材料极丰,“对于某些有关甲骨的整理与联属,如征人方和祭祀系统,则有很大的贡献。”[12]劳榦则认为董氏采取错误的历法基点及“无节置闰”法,以致满盘皆落索,但基本原则不误,用力亦极深湛,故局部的成绩仍甚可观,尤以殷先公先王祀谱的排比最为杰出。[13]陈、劳二氏所论皆能持平,似最可从。

按:高罗佩曾表示:“在学术研究上,就是错误也有永久价值。因为正可使他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劳榦也总结:“做古年代的工作,一下手就得承认这是一种自然科学而不是哲学。……做出来当然有做出来的意义,做不出来仍然工作不算浪费。”“凡属任何学术的进展,前人一定有疏漏,甚至于有错误,但是‘功不唐捐’,不论如何的疏漏,如何的错误,在学术的发展史上,总应当占一席之地。”[14]其意皆甚可取。盖由学术史的角度看,要点不在于结论的对错,而在于论证方法的对错。若方法无价值,则结论虽正确亦等于错误;反之,方法若有价值,则结论纵属错误,其意义未必即在正确之下。故不能以单纯的胜败论英雄,亦不能以单纯的对错论学人,对于董氏,正宜作如是观。

董氏精力萃于甲骨与历法问题,而旁骛亦甚多,与甲骨学相关的古文字、殷商史而外,又曾治歌谣、民俗方言。散篇论文多达二百余篇,编为《董作宾学术论著》、《平庐文存》,身后复有《董作宾先生全集》行世。

弟子严一萍,著作甚丰,有回护师说的《续殷历谱》、《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殷历谱订补》。

诗曰:贞人断代辟鸿蒙,甲骨无师本自通。漫诋煌煌殷历谱,半生心力岂无功?

注 释:

[1]李霖灿治纳西(么些)文字曾受董氏指引,而又撰有论文《中国画断代研究例》,提出质地、技法、时代、风格、款印、著录六项古画断代标准,其题目即摹仿董著(《中国画史研究论集》,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版)。

[2]《卜辞通纂序》、《卜辞通纂后记》。按:郭氏流亡日本期间,承董作宾同意,获得史语所未公布的“大龟四版”拓片,故于董著极致礼赞;而到1950年国共对峙时,郭氏则有《蜥蜴的残梦》一文,轻蔑地批评董氏“根据后来的历法推谱所谓‘殷历’,真可以说是捧着金饭碗讨饭了”(参李济《南阳董作宾先生与近代考古学》、《大龟四版的故事》,收入《感旧录》,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7年版)。又,杨树达日记1953年载:“郭沫若来书……坚持郭若愚之说,云董某妄人,其说未可尽信。记《卜辞通纂》曾言读董《断代研究例》,拍案叫绝,今乃斥为妄人,鼎堂真妙人哉!”(《积微居回忆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页373)(www.xing528.com)

[3]《殷代贞卜人物通考·结语》。

[4]1995年台北“傅斯年、董作宾先生百岁纪念学术演讲会”演讲(据何兹全《众家弟子心中的老师傅斯年先生》,收入《傅斯年与中国文化》,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5]刘朝阳先后有《殷历质疑》、《再论殷历》、《三论殷历》、《殷历余论》,否定董氏的殷历解释(收入《刘朝阳中国天文学史论文选》,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6]《殷历谱序》。

[7]《陈寅恪集·书信集》,页256。

[8]陈氏早年颇涉猎上古天文年代之学(冯锦荣《陈寅恪先生对天文年代学的认识》,《香港大学中文学院八十周年纪念学术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9]《纠》初稿完成于1945年,至1954年始得以油印本形式由台湾中央书局刊布,凡二十二万言;随后更增补四万字,手稿今存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参陈廖安《鲁实先先生的学术贡献》)。据徐复观回忆,《纠》系由他设法筹资刊印,更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有两张王牌,一是李济之先生的田野报告,一是董作宾先生的甲骨文,这都是得到国际承认的。董先生最得意的是《殷历谱》,等于是史语所的大半块招牌。但鲁先生写了《殷历谱纠》,把董氏驳得体无完肤。”(《悼鲁实先教授》,《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按:徐氏亦深不满于作为学界主流的胡适派及史语所,他之所以引鲁氏为同志,并襄助他出版《纠》,实亦借力使力,盖敌人的敌人即是朋友也。

[10]与鲁氏同时执教于复旦大学的邓广铭表示,鲁氏实因申请中央研究院杨铨奖金落空、欲加入史语所未得,故藉批驳董著以一泄怨毒;另有续闻云,鲁氏赴台后常到史语所图书馆看书,但自董作宾任史语所所长,鲁氏遂不得其门而入矣(参庄练《鲁实先与〈殷历谱〉》,《近世学者与文人群像》,台湾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按:劳榦批评鲁氏:“他是非常固执,坚决的主张研究古历只能用古法的一个人。这个基本观点,当然是错的,他批评董先生也是用这个基本观点,也当然不足以折服董先生。而且他对于历法,并无他根据的‘年代基点’,他只是一个取消派。他的学力极深,却建树不多,也是这个原故。”(《商周年代的新估计》,《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版,下册页448)又谓:“他的为人治学都非常诚笃,好学不倦,就十分可惜的专和董先生作对,费了不少功力,而其结论完全不可靠。”(《修正殷历谱的根据及其修订》,《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下册页516)其论当可从。

[11]陈楚光《破殷历谱》,未刊稿;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版;劳榦《金文月相辨释》、《商周年代的新估计》、《修正殷历谱的根据及其修订》,收入《古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下册;薮内清《关于殷历的两三个问题》,收入《先秦史研究论集》上册,台湾大陆杂志史学丛书;岛邦男《卜辞中的殷历——〈殷历谱〉批判》,《殷墟卜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此外,胡厚宣、唐兰私下也有批评(参董作宾《殷历谱的自我检讨》);又刘节在日记中亦谓“彦堂谈近研究殷历,谓可作历谱上推至太甲,下推至秦汉之交,此乃新城新藏之故事,恐难得结果耳”(《刘节日记》[1939—1977],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上册页18)。按:李济论《历谱》有云:“……无论批评这本书的人是同意作者的见解,或反对他的见解,但都认为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大贡献。至少他把问题提出来了,他也说出了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他所提议的方法实行了。”(《南阳董作宾先生与近代考古学》)屈万里也有类似表示:“……其材料之丰富,阐述之周详,在积极方面,已解决了很多有关的问题;在消极方面,也足以暗示从事此一研究工作的人们,什么路子还可以再走,什么路子已到了途穷的地方。”(《董作宾先生对于甲骨文的贡献》,《屈万里先生文存》第二册,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5年版)这等于承认董著存在失败之处。

[12]《殷虚卜辞综述》,页223。按:黄彰健也认为,《历谱》中的《帝辛征人方日谱》部分,为甲骨学的登峰造极之作(《武王伐纣年新考并论〈殷历谱〉的修订》,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6年版,页135-136、页229-230)。

[13]《修正殷历谱的根据及其修订》。

[14]据陈之迈《荷兰高罗佩》,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69年版,页55;劳榦《商周年代的新估计》、《修正殷历谱的根据及其修订》。按:王叔岷由校勘学立场表示:“多下功夫判断即使是‘非’,也是得来不易的。譬如清朝乾、嘉时代高邮王念孙、引之父子,他们考校古书,不说他们判断的‘是’,不容易赶上;即使要赶上他们判断的‘非’,也要下很多年功夫!”(《斠证史记十七年》,《校雠别录》,台湾华正书局1987年版)西人马提索夫论白保罗在汉藏语言学方面的新说,亦有“人们从白保罗的‘错误’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有些人所谓‘正确的答案’中学到的东西还要多”之语(据何九盈《汉语和亲属语言比较研究的基本原则》引,《语言丛稿》,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此皆可与高罗佩、劳榦所言相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