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揭示特殊技法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揭示特殊技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有很多是用滑音来演唱的,滑音的使用可以增加更浓郁的民族风格。此外,民族声乐的特殊技法还有民歌中的“打嘟噜”等一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技法都适合于民族声乐演唱,比如“嗖音”和“波音”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就与传统戏曲的运用不太一样,而戏曲中的“哭腔”和“炸音”虽然很有感染力,但民族声乐演唱中就只能是表现情绪的激奋时运用,在其他地方就不太适合。

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审美嬗变:揭示特殊技法

语言和曲调旋律是构成歌曲风格的两大要素。在旋律进行中的各种特殊技法技巧,其技术内容更高级、更细致、更复杂、更精确,当然难度也更大。技巧的运用不仅使艺术表现力更加精湛,也会使歌曲的民族风格更加鲜明、更加亲切,这些技法技巧是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中流传下来的精华,运用在歌唱上可以使语言与旋律的结合更完善,更具有民族色彩。

下面是民族声乐的几种特殊唱法。

1.颤音唱法

演唱颤音时减少气流,降低气压,维持声带的灵敏度,要求发声精巧而准确。通常来讲,颤音的音高范围是向主音上方的大二度或小三度颤动,颤音的节奏范围在主音节奏之内,无论颤动一次还是二次都不能超越到主音的节奏以外。例如,在歌曲《沂蒙山小调》《红星照我去战斗》《洪湖水浪打浪》中都有运用。

2.滑音唱法

滑音是声音在高低音之间上下滑动,表现为音阶式连接的移动线条。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有很多是用滑音来演唱的,滑音的使用可以增加更浓郁的民族风格。主要有上滑音、下滑音和上下滑音三种。唱上滑音时,要将气很快提起,然后突然放松声带,气流也同时被截住。上滑音的位置不能往上跑,只要轻轻抬起软口盖。唱下滑音时,气息迅速下沉,声带顺势放松。唱上下滑音时,先提气然后下沉,声带则是先紧后松。演唱滑音时,声音下滑要保持共鸣的高位置,头腔和鼻咽腔的共鸣音箱不能掉到口腔里,更不能挂嗓子。唱滑音时一定要清晰流畅,不能做作。例如,上滑音在陕北民歌《三十里铺》中有使用;下滑音,在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中有使用;上下滑音在云南民歌《绣荷包》中有使用。

3.嗖音唱法

嗖音可以有一次和多次两种,这种技法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唱一次嗖音时,声带突然放松后再马上闭合;唱多次嗖音时,声带则保持断开、合拢的持续状态,非常灵敏。每嗖一次就松一下,气流也处在断续冲击声带的“顿气”状态。例如,一次嗖音在《赞歌》中有使用,多次嗖音在歌曲《汾河流水哗啦啦》中有使用。(www.xing528.com)

4.波音唱法

波音唱法就是一种多次的、有规律的颤音。唱波音用柔气的方式,声带做有节奏地控制。波音的节奏稍微自由,不像颤音那样严格,通常是由慢到快气息随着节奏而弹顿。例如,在歌曲《阿妹出嫁》《飞天》中有使用。

5.直音唱法

直音唱法分为直音和直颤音两种。唱直音时声带紧闭以加强阻气的力量,同时严格控制气息,减低气流的流速,减少声浪调节好共鸣位置。例如,直音在四川民歌《海上女民兵》《黄杨扁担》中有使用;直颤音在歌曲《牧歌》中有使用。

以上这些特殊技法的运用离不开气息和声带及共鸣各器官的协调配合。此外,民族声乐的特殊技法还有民歌中的“打嘟噜”等一些。

研究民族唱法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唱法中的优良技法,这些技法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经过几代人的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被人民群众承认并接受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传统技法都适合于民族声乐演唱,比如“嗖音”和“波音”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就与传统戏曲的运用不太一样,而戏曲中的“哭腔”和“炸音”虽然很有感染力,但民族声乐演唱中就只能是表现情绪的激奋时运用,在其他地方就不太适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