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条和第二条是治标之策,第三条是治本之策。为了防止发生这种事,不能轻易把A遇到的实际困难透露给全班学生。下午上课前,A来到办公室,悄悄走近我的身边,叫了一声“陈老师”,接着就哽咽了。最后,A似乎明白了什么,对我说:“陈老师,我知道了,大家都很关心我,希望我好。我会振作起来的!可是,我的爸爸妈妈……”这些难得的进步应该及时予以鼓励。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解决困难的有效方法

个案研究案例:

和学生一道面对家庭变故[12]

(一)问题的发生:A赖学

A今天没来上课,不知是生病了,还是碰到什么意外?担心着上完两节课,马上与A的父亲电话联系,得知A既没有生病,也没有碰到“意外”,好端端呆在家里,“又哭又闹,死命不肯上学”。问题看来很严重,A是不是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是不是他家里出了什么事?这个学期开学以来,他情绪低落,上课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屡受任课老师的批评,昨天语文课上我还责备他不专心。A会不会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赖学在家呢?

(二)问题的症结:A担心什么

中午,A的父亲赶到学校,向我道明了原委。原来,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夫妻不和,吵过几回架,影响了孩子。昨天,他们吵得特别凶,把孩子吓哭了。今天早上,他怎么也不肯上学,谁劝都不听。说到这里,A父叹了一口气:“我的话,他是更加不听了。所有的人都只好顺着他。”

听完这席话,我大致弄清了A不上学以及近来情绪低落、上课不专心、成绩退步的原因:第一,父母失和,使他担心失去父母的爱,思想负担重;第二,A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自小备受娇宠,学习自觉性较低,三四年级时虽有好转,也需在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关注下才能按时完成作业。现在,A父母因为自身问题,更加迁就孩子了;第三,我们教师工作不够细心,没能及早发现A在校表现失常的真实原因,简单的批评反而加重了A的思想负担。

(三)解决问题的尝试:解开A的心结

1.对策与方案

A所面临的虽然不是学校和教师能够完全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些工作。例如:第一,帮助他尽快稳定情绪;第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设法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校生活和学习上来;第三,以真情引导他感受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等各方面的关爱,消除他内心害怕被抛弃的担忧。第一条和第二条是治标之策,第三条是治本之策。因此,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组织教师、A的家庭和同学三方面帮助A走出困境。

处于家庭危机中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和友爱虽不能代替父爱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种爱的启迪。一个感到人世间充满着爱的孩子,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影,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现实。如果我和其他教师与全体学生一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鼓励他、关心他,他一定会从学校和班集体中源源不断地吸取信心和力量。如果A更多地寄情于学校生活,他也许会淡化父母争吵的情绪反应,从学习进步及同学友好的交往中得到快乐和安慰。

遭遇不幸的孩子,渴望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帮助,同时又对自己的不幸特别敏感,不能忍受别人的怜悯,更不能容忍别人歧视或取笑他的不幸,所以不愿意让自己不信赖的人知道自己的不幸。我吃不准A是不是信任我,愿不愿意让我知道他家中发生的事情,所以在A面前不能轻率从事。于是,我事先给A写好了一封信,陈述老师和同学这段时间里对他的牵挂和想念,希望他回到学校和班级。同时表示:“老师永远不会舍弃自己的学生,同学永远不会孤立自己的同伴,父母也永远不会遗弃自己的孩子。”我准备在适当的时候交给A。

我担心的是,学生们年纪尚小,阅历不足,对类似于A那样的处境和心情体会不深,在关心和帮助A时大大咧咧,轻率地提及A的家庭争端以及由此而发生的赖学事件,触痛A心灵的创伤,结果好心办坏事。为了防止发生这种事,不能轻易把A遇到的实际困难透露给全班学生。可以先组织班级开一个小型欢迎会,表达全体师生对A重返学校和班级的喜悦之情。根据学生的表现和A的反映,再做定夺。

可是,终究得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到像A那样的处境和困难,否则,就不可能引导学生真正关心A。唯有对同伴及人类的幸福与不幸富于细腻的敏感性,才可能真正懂得怎样关心人、帮助人。我希望每个学生通过关心和帮助A,自己也受到教育,学会关心人;我还希望借助班级内发生的一些小事,或者结合课堂教育的某些内容,使学生逐渐懂得:乐于助人是不够的,还应当学会善于助人。(www.xing528.com)

2.方案实施及结果

(1)小型欢迎会 A同学回来了,按事先的布置,全班组织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会。会上,我隐瞒实情,和同学们一道热烈欢迎他归来。整个班级的气氛一直很活跃,许多学生表达出对A的关切之情以及他回到集体的喜悦。显然,这个小型欢迎会给了A意外的惊喜。上午的几堂课,他始终听得极认真,这是近年少见的。我觉得与A交谈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2)致A的信及与A谈心 中午,我把事先准备的那封信交给了A,然后等待他的反应。下午上课前,A来到办公室,悄悄走近我的身边,叫了一声“陈老师”,接着就哽咽了。但他那双泪光闪烁的眼睛告诉我,他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何不趁此机会好好和他谈谈,帮他驱逐心头的阴影,重新树立信心?于是,我用温和的口气和他交谈起来。谈到了他今天的感受,谈到了大伙对他的关心,谈到了他父母对他的爱护,还谈了身边的一些亲人。最后,A似乎明白了什么,对我说:“陈老师,我知道了,大家都很关心我,希望我好。我会振作起来的!可是,我的爸爸妈妈……”说着说着又哽咽起来,大颗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

欢迎会、信、私下的谈心,对A确实有所触动。但是,光凭学校给予的一份真情,弥补不了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我该再和他父母谈谈。

(3)给A父母的建议几天后,A的母亲应邀来学校。从她那里了解到:A与母亲感情很深,甚至达到了一种依恋的程度。但是,A的母亲工作很忙,几乎抽不开身陪陪儿子。我建议她多抽时间陪伴儿子,与儿子多交流,让他多得到母爱的温暖。这样的孩子是很怕被冷落被抛弃的,要让他知道自己始终在父母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当他父亲来时,我建议他摆正为父位置,不要像过去那样动辄呵斥和打骂,也不能像现在这样过于迁就孩子,而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情感感化他,用理智说服他。

我不清楚A的父母后来做了什么,对待孩子有什么改变。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此之后A在学校时的情绪稳定了许多,学习态度也变得认真了。这些难得的进步应该及时予以鼓励。

(4)思想品德课与A致全班同学的信在思想品德课上,讲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的时候,我启发学生们侃侃而谈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就有一个学生提出“A同学也在变化发展”,得到全班同学的赞同。于是,围绕这一点,我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帮他变得更好?”不少同学发表了意见。有的还提出把座位调到他的身边,帮助他一起学习。还有的学生当即热情洋溢地鼓励了A一番。课后,A找到我,告诉我他心理上也有许多话想和同学们说,就是不好意思开口。我建议他先把心里话写下来,然后读给同学们听。

后来,A果然写了一封给全班同学的信。他写道:以前,我学习上懒懒散散。……同学们一直在帮我改。我决心不负众望,努力学习。

(四)问题的再思考

在家庭和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逐渐唤起了A心中被爱的意识。A在他本人的努力下,逐渐找回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暴露出的和隐含着的问题还不少。

首先,A的父母现已离婚,A判给父亲。在父亲和祖父、祖母面前,A显得脾气暴躁。一家人本来就十分疼爱他,娇惯他。家庭破裂,更使一家人都觉得歉疚,就越加疼爱他,迁就他。但是,A本人并没有多少感动,他更多的想法是,大人们都欠了他,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我觉得,A的一家对待A的方式存在问题,使A在父母离异之后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甚至受到了误导。由于这是个家庭问题,我们做教师的不便插手过问。不过,我还是可以从侧面做一些疏导工作的。A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与他一起讨论父母离婚的合理性,不是没有可能,即使他还理解不了离婚对感情破裂的父母来说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这样的谈论至少可以给他一次设身处地替父母着想的机会。重要的是,帮助他勇敢地面对父母已经离婚的事实,同时,帮助他认识到父母离异并没有影响他们各自对他的爱。他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却没有失去父母,也没有失去爱,相反得到了更多的爱。

其次,A的家庭遭遇,已经开始影响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同学有几次好心帮他,结果招来他的奚落。造成这种令人痛心的尴尬局面,既有来自A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我们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A的处境和心情,容易使他误解别人的善意。如果不设身处地,格外防止触痛他内心的创伤,帮助他就很可能变成伤害他。今后我们还想帮助和关心他的话,比以前难度更大了。但我觉得,这正好给了我们教师学会关心学生的机会,也给了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同学的机会。对一个家遭不幸、深受刺激的孩子,该怎样设身处地地关心他、帮助他,而不伤害他?这是摆在我和我的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