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级管理随意化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许多班主任缺乏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仅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不少班主任将班级管理定位于学生的应试成绩,围绕取得良好的应试成绩而开展班级管理。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统一化,模式化,即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忽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内在潜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且仅仅注重学生在校、在班这一段时间的管理,没有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班级管理的随意化,导致了学生思想素质下降,心理素质差,法制观念淡薄,也人为地造成了学生的两极分化。
(二)班主任权威绝对化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是学生集体的引导者、管理者,应该具有相应的权威作用,但同时也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合作者,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地位。然而事实是大部分班主任处于班级管理的绝对权威地位,从班规的制定,班委的确立,管理的实施,监督的进行,到学生的评价,都由班主任说了算,班主任充当着“管家”、“裁判”的角色。学生被当作管制的对象,没有参加班级管理的机会,主体地位根本无法保障。班主任权威的控制主义管理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遏制了学生的个性、情感、意志品格的发展,造成多数学生只会服从和循规蹈矩,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同时,班主任自己也容易陷入杂务之中,疲惫不堪,不利于其自身的完善和发展。
(三)管理内容片面化
1.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习指导。文化课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积累,班主任搞好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学习,懂得学习的意义,就会刻苦学习,把学习视为自身的需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推动他积极思考,乐于钻研。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好的学习方法意味着事倍功半,劳而无功。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较长时间,养成后又有相对稳定性。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自觉学习并因此得到好的效果;不良的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上走弯路,并影响学习效果。班主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在学习管理中,一些班主任常以学习要求代替学习指导,以管理学习秩序代替学习管理。如:多数班主任要求学生好好学习,取得好的成绩,但没有向学生讲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重要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没有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缺乏学习动机、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不善于遵循学习规律,主动高效地学习,学习负担重,效率低下,有的学生甚至视学习为“猛虎”。这种状况显然与缺乏科学的学习指导有关。
2.注重常规管理,忽视能力培养。当今社会对其成员应具备的素质提出相应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交往能力、生存能力等,而当代中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都比较欠缺。当代中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升学竞争,他们身陷题海,运动娱乐时间几乎被剥夺,长时间紧张,单调的生活使他们身心超负荷运转,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现在的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娇生惯养,犹如“小太阳”,这使他们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另外,学生是家庭中的“单根独苗”,无兄弟姊妹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加之一些家长从不注意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孩子生活在狭小、封闭的生活圈里,逐渐形成孤僻,冷漠的心态,不善于与他人交往,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因此,通过教育,培养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在目前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往往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他们仅仅重视维持班级运转、维护班级秩序的常规管理,如考勤、清洁、纪律、学习、行为规范的管理。
(四)工作方法简单化(www.xing528.com)
班主任用什么方法进行什么内容的教育,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反应,这种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成果。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并不好,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这是因为:第一,忽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所谓的自我教育,是指“在一定的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的强烈的个人进取心,是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而进行的自我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要发挥作用,既要发挥教师等外因的引导、激励作用,也要发挥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但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一些班主任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第二,教育方法以批评教育惩罚为主,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在班级管理的方法中,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占59%,以情感沟通为主的占19%,以实践锻炼方法为主的占14.5%,以心理疏导法为主的占7.6%。可见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教育,而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受到重视的心理疏导法却较少使用。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这种方法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一是一味批评惩罚,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对班主任产生敌对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恶语批评、讽刺还会酿成严重后果。有一首“挨打歌”是这么说的:“首次战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功夫到,不疼不痒不吭声。”反映了学生对教师的抗拒心理。二是把一些本属于心理上的问题升格为思想品德问题。如对早恋这种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不是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而是用防范、抓证据、制裁的方法,加重了学生心理压力,结果收效甚微,甚至把问题弄糟。
(五)管理形式封闭化
在目前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管理者把班级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来看待,认为班级管理就是对班内成员的管理,与别的班级、社会、家庭关系不大,使得班级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班级借鉴、吸收有益经验和寻求外界支持的机会减少。
1.班级教育与家庭教育沟通不够。多数班主任没有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有关调查显示92%的班主任很少或从不家访,班主任往往是在有了问题,才想起家长。如学生严重违反班纪校规时,才请家长到校反馈学生在校的表现,并要求家长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即使有与家长的沟通,也是以教师单声灌输为主,而双向交流少。教师们采用较多的家校合作形式——家长会,几乎成了“报告会”,已经形成固定模式,就是班主任老师讲话,主要介绍全班学生的基本学习状况,并指点家长如何辅导孩子的学习。而家长对孩子以及班集体的其他状况,包括道德品质、性格发展等所知甚少,在整个家长会上,家长只是被动的“接收器”,没有发言的机会。这种家校联系,由于缺乏教师与家长的双向交流,收到的效果是有限的。
2.班级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不够。当今社会,一方面市场经济活跃,科技进步,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另一方面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信息时代给校园带来巨大冲击:教师不再是信息来源的唯一传递者,学生们通过各种传媒渠道所了解的新鲜事物甚至比老师多得多。面对社会变化,很多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并没有改变,他们很少联系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育,也很少通过对一些重大事件的剖析,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如,面对来势正猛的“上网热”,班主任的应对方式多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放任型。有的班主任对中学生“上网热”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对已经形成的“上网热”又无法控制,于是干脆放弃管理。二是堵截型。有的班主任担心学生上网分散精力,影响班级升学率,对学生上网保持着高度警惕。他们不许学生谈网、触网、对进网吧的学生围追堵截。这两种方式都没有正确引导学生的上网行为,既没有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又没有帮助学生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缺乏针对性、封闭性的班级管理,导致学生识别能力差,抵御能力差。
(六)评价学生主观化
学生评价是就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甄别等作用。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存在着评价内容狭窄化、方式主观化、观点固定化等问题。一方面班主任常常以成绩好不好、是否听话、是否遵守纪律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把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视为好学生,而把那些学习成绩差的、调皮捣蛋的学生当成另类,进而把学生区分为优、劣两种。认为优等生就是:“理想的、有希望”的学生,而对“差生”则给予冷落、讥讽、与歧视,如“×××是班上最笨的学生。”“你的成绩这么差,将来只能倒垃圾,捡破烂。”甚至有个别班主任还明示学习好的学生不要和成绩差的学生搅在一起,要与他们划清界线,使分数低的学生抬不起头来。这种评价只关注学生的智育,没有全面考察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以及各种非智力因素。用单一的标准去塑造学生,用固定的框架去剪裁学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单向度”片面发展的人。另一方面,班主任仅以学生现有的表现评判学生。认为好的学生总是好学生,差学生不会变好,尤其是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解出优秀学生才能答出的难题或考试取得高分时,或后进生一旦做了好事时,班主任竟然无端猜疑:“这是你自己独立做出来的吗?”“你考试没有作弊吧?”“他也会做出这样的好事?”而后进生一旦有过失,就往往翻老账。以至于有的学生偶然犯错,虽已改正,但在评价上却总是留有尾巴。而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却看不到他们的不良倾向的发展苗头,评价仍是多加肯定,以致埋下了犯错误的种子。用这种“固定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的长处和特点,他们的内在积极性和创造力都可能被泯灭。这种只重视学生的历史和现实表现,不注意对学生的潜力和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分析的静态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许多学生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源于班主任不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没有挖掘他们的潜力,没有创造使学生充分发展的条件,没有给予学生激励他们发展的评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