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内容方面
我国在学校德育内容的安排上是分阶段的,一直以来,在小学教育中以社会公德、国民公德、常规纪律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做为基本内容,适当附以政治和法律常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公德、国民公德,养成文明、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在初中阶段,德育内容以较系统的社会公德、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纪律教育为重点,同时强化集体主义思想,还可以发展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小学、初中的德育教育内容做了较大的改革,在小学阶段,分低年级和中高年级分别有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这是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在表述过程中,还是能够看到“历史遗迹”;初中思想品德课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整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内容,我们认为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比较成功的地方。高中德育以科学人生观教育为主,适当进行法律常识、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和社会主义理想教育,帮助学生把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个人的事业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联系起来,初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而到高等学校后,德育内容的重点应该放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党的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这样才能使使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
从上述内容的表述中不难看出,我们的学校德育还存在着内容相对陈旧、意识形态教育痕迹过于明显的问题,而对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的道德践行关注程度还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现代社会的特征,如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以及市场经济及多元文化碰撞等问题在德育教育中的关注。
(二)在方法上
“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17],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育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在我国现行德育教材中,德育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说服教育法——通过语言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说理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具体形象,可以是启发性说服性的讲解和报告,也可以是主题鲜明、民主平等地、诚恳热烈的谈话与讨论,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2)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3)情感陶冶法——是老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5)品德修养指导法——老师指导学生自己主动地进行学习,进行自我道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6)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www.xing528.com)
查阅德育学的相关书籍,几乎都有关于上述方法的记载,但却很少有关于新方法的探讨,这也就反映了我们德育方法的陈旧性,没有改革,就没有活力。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市场化的理念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带给学校德育很大的挑战,过去的一些方法虽然在德育教育中仍然采用,但是面对新的社会现实,我们必须要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改革德育方法。
(三)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
我们经常说要“学以致用”,这句话当然也适用于我们的学校德育。实践是丰富的,只有在实践中建构的价值观才更具稳定性,这必然要求我们在开设德育课程,或者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必须将价值观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活化德育的教育模式。但是在我们现实的学校德育中,一方面受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过于重视知识的教学,淡化了德育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学生也缺乏主动、自觉的道德践行意识,再加上德育评价体系科学化、人性化程度不够,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践很难挂钩,理论和实践脱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