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构成及重要性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构成及重要性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等。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以课程计划为依据,并为课程计划的贯彻落实服务。(三)教科书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

教育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构成及重要性

课程的构成通常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等。各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赖,其整体效应取决于各构成要素的协调与配合。

(一)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它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科书和其他教学材料的依据。

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考查、实施要求等4个部分组成,具体包括了以下内容:(1)培养目标,即预期的课程学习结果。(2)课程设置,即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应该开设的学科。(3)学科开设顺序和各学科的主要任务。(4)课时分配,即根据学科的性质、作用、任务、内容的份量和难易程度,恰当地分配各门学科的授课时数。(5)学年和学周安排,包括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等。(6)考试考查的科目、要求、方法。(7)执行计划的若干实施要求。

制定课程计划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的原则:(1)整体性。所谓整体性,就是说在制定课程计划时要整体安排,不能只抓某个或某几个方面。这种整体性安排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全国一盘棋,保证地域上的整体性。二是各阶段的课程要互相衔接,统一安排,保证学习顺序上的整体性。三是各学科之间要协调安排,保证学科的整体性。(2)基础性。所谓基础性,就是说制定课程计划时,要保证学生在学校里学到最为基本的内容,能够为其以后的学习或就业奠定基础。基础性的原则具体体现为:一是必须保证学校里开设的科目的主体是基础学科。二是基础学科的课时安排必须得到保障。三是必须保障基础学科的教学能够顺利进行。(3)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制定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条件的复杂性,给课程计划的执行者一定的自主空间,保障他们能够开放地、灵活地具体落实课程计划。具体措施为:一是在课时上,特别留出一些机动课时让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自主安排。二是在课程结构上,适当设置一些选修课。三是在其他方面,比如学习顺序、学期学年和假期等方面的规定给予一定自主权,以便照顾地区差异、灵活处置。

(二)课程标准(www.xing528.com)

课程标准是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各个学科教学内容方面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它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行课程评价的重要尺度。

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前言,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阐述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基本标准的设计思路等。(2)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或分类目标。目标内容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3)内容标准,根据课程目标,阐述课程的具体内容。(4)实施建议,主要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在适当的时候还有典型案例,帮助教师理解。(5)术语解释,有的课程标准还对标准中出现的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以帮助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

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以课程计划为依据,并为课程计划的贯彻落实服务。在具体的编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了解本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分析本学科的目的、要求和内容体系,通过必要的增删和组合工作,确定基本的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2)使学科逻辑与学生的心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学科体系不同于科学体系,也不是科学知识的通俗化或浓缩,我们既需要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顺序,要把几者结合起来。(3)研究本学科内部各部分内容之间纵向上的衔接,以及与其他学科横向上的相互联系和配合。(4)处理好理论与事实、观点与材料、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使学生既牢固掌握知识,又能灵活地加以运用。(5)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科书

教科书简称课本,是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凡在课程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一般都有相应的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的物化形态,教科书规定的内容限定了教学的范围,成为师生双方进行教学的最重要资源。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科书只是一项重要的教材。教材概念的范围大于教科书的范围,它包括文字教材和音像材料。文字教材,如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学生的自学指导书等;音像教材,如录像带、磁带、电影片、幻灯片、光盘、磁盘等。教科书的编写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妥善处理好下列一系列问题:(1)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实现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统一。教科书的编写从总体上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但也必须与个人的需要相吻合。(3)学科逻辑、心理逻辑和教学逻辑相互结合。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系统性,编写每门学科的教科书必须考虑到这门学科本身的内在逻辑,要反映具有重要性、基础性和典型性的知识系统。编写教科书还需考虑到一定年龄阶段学生的需要、心理特征和学习方式。(4)教科书的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阅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