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南京市教育部门了解到,从本学期起,南京的“弹性离校”迎来了智慧管理,家长可以“随到随接”。3月5日是南京市启动新一轮“弹性离校”的第一天,玄武区24所小学的“弹性离校”智慧管理平台正式上线。下午3时,记者在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看到,参加“弹性离校”的低年级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新的扫码签到方式,把一张贴在书本上的二维码对准扫码器,就能轻松完成“打卡”。(2018年3月13日《中国教育报》)
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时间差带来的难题一度成为各方的困扰。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鼓励各地各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求,探索实行弹性离校时间,提供丰富多样的课后服务。在南京市“弹性离校”实施之初,很多学校规定了统一离校时间。经过家长反映诉求,南京市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改进,变成家长“随到随接”,“弹性离校”真正做到了弹性十足。
然而,作为免费的公共教育服务,“弹性离校”虽然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支持,迎来了一片掌声,但它终究只是一种公益性的教育服务延伸,并不在教师本职教育工作范围之内。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有其规定的责任与义务,在做好“弹性离校”,保证家长利益的同时,千万不能给教师增加负担,要保护好教师自身的利益,爱护好教师的身心健康,保证整个教育体系的正常运转。
2017年,中国教育在线调查中心曾经做过一次关于“弹性离校”的网上调查,结果显示,97%的家长支持“弹性离校”,66%的教师反对“弹性离校”,由此可见,教师群体对于“弹性离校”是有自己的顾虑的。比如,教师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要照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还要进行教改、写论文,本来属于教师自己的时间被挤占,被迫重新回到教育管理状态中,这个损失,谁来弥补?如何弥补?学生在校的时间延长一分钟,学校的管理就得同步延长一分钟,“弹性离校”弹性越大,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责任就越大,这种压力之大,是家长难以想象的。如果有家长“弹性”到晚上七八点,孩子的吃饭问题该怎么解决?是不是要教师同时陪伴到七八点?(www.xing528.com)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现在已经有地方政府开始对实行“弹性离校”的学校进行财政专项补助,但是由于财务审计制度的限制,补助经费也被分散于用于弹性离校工作相关人员补助、水电费支出、消耗品购置、场地使用等,真正被以劳务津贴的形式补贴发放给教师的,其实很少,也就是说教师的额外教育教学管理付出,回报是很少的。何况,相对于这种经济上的收入来说,教师更关心的还是自己时间上的自由支配度。
笔者建议,为了不增加教师的负担,保护好他们的利益,在目前“弹性离校”已经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下,一方面要给“弹性离校”立规矩,设定教师的工作时间上限,给为“弹性离校”做出牺牲的教师以合理的补偿,比如津贴、调休、职称方面一定的倾斜;另一方面要摸索符合学校特色的“弹性离校”运作方式,比如晚离校学生的管理,究竟是安排集中写作业,还是开设课外兴趣班,在听取家长需求的同时,追求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另外,既然“弹性离校”是一项公益性教育服务,学校还可以寻求社会的帮助,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引进志愿者、退休教师进入校园,协助开展“弹性离校”管理,同样可以为教师减轻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