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愈发重视,家校共育理念不断普及,但在一些中小学,从批作业,到课堂值日保洁,再到监督学生考试,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责任边界趋于模糊,家长正在成为一支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队伍。(2018年5月15日《半月谈》)
教育是家校双方通力合作的结果,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着与学校同等重要的地位,也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因此,学校为家长在家校共育、家校合作过程中,安排一定的角色,这既是对家长教育地位和作用的重视,也是希望家长在参与孩子教育的过程中,熟悉孩子的现状,更能精准化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也有一批家长,将孩子的教育全部推给了学校。孩子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一概是不闻不问。老师的电话不接,该签字的不签,该陪伴的不陪,这样的家长,是不合格、不称职的。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不能被夸大,家长的责任也不能被无限放大,让家长真正成了“编外教师”,这不是教育的成功,而是一种悲哀。教师是教师,家长是家长,二者的功能定位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厘清家校关系的边界迫在眉睫,亟须划分清楚什么是家长应该管的,什么是家长不该管的,这有助于家校和谐关系的建设,有利于家校共育机制的建构和巩固。(www.xing528.com)
一方面,家长不可推卸责任,不能以自己工作忙为借口,逃避对于孩子的教育监管。家庭教育监管是孩子学校教育的延伸。在这个延伸阶段,因为教师的缺位,家长应该进行合理补位,承担起相应的任务,比如适当参与孩子的作业管理,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等,这样既能够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也给家长提供了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如果逃避这些职责,那么孩子的教育将会缺少家长的参与和关注,对于孩子的成长和融洽家庭关系的维护都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学校也不能将家长的补位作用进行挪用和误用,给家长的工作生活带来烦恼,对和谐的家校关系造成威胁。家长毕竟不是教师,因此他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取代教师,来承担无限的教育责任。比如,教师不能把家庭作业的检查和批改全部交给家长,这既造成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也会挤占家长的家庭时间;教师也不能动不动就以维护学生安全利益为借口,要家长到学校里帮助孩子值日,替孩子到学校布置教室、打扫卫生等。学生的事情要学生自己去做,让家长取代他们来完成自己的值日活动和劳动义务,就会剥夺孩子通过这些活动受到教育的权利。其实,只要监管到位,校园里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总之,家长是家长,教师是教师,家校关系的边界一定要厘清,让家校双方在各自的轨道上平稳运行,让家校双方各自的功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才是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的最正确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