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是陈凯歌导演的一个巅峰之作,影片中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以其极致本色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程蝶衣是个戏痴,他分不清戏里戏外真真假假,一句“不疯魔不成活”道出了这个角色的最高人生执念。
“不疯魔不成活”虽然是京剧业内的一句行话,但是它实际指的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职业精神,敬业,业精于勤。更深一步,“不疯魔不成活”是一种境界,一种极痴迷的境界,对所从事的职业具有一种深深的迷恋,如痴如醉,忘我而全身心付出,这正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精神振奋,我们看到了国家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看到职业教育的一种发展新态势,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注入了一种新的发展驱动力。
工匠精神是追求极致的精神,其核心内涵在于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工匠们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做出打动人心的一流产品,给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体验。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职业能力与敬业精神教育,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对象对所从事的岗位工作锲而不舍,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从这个意义上说,工匠精神其实就是一种品质化的职业精神。(www.xing528.com)
据报道,截至2012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这些企业长寿的秘诀正是他们一直在传承的工匠精神。以德国为例,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奥迪、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它们大部分“术业有专攻”,立足本行,心无旁骛,在某一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而德国与日本,恰恰又同时是国际上的职业教育大国。其职业教育的兴盛,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外,工匠精神传承所带来的职业岗位的工作成就感、职业工作的地位优势感,也是助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各级各类职业院校都在积极响应国家“双创”教育的号召,大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在课程教学以及实践训练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引导他们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执着的坚守,养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有了这样的职业品质,就会促使从业者全面深入钻研自己的岗位工作,勤于思考,积极创新,不仅能够创新工作方法,时机成熟,还能创造新的岗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了。
工匠精神来了,职业教育的春天,也就真的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