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宣布,将在2018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程,由该校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课程负责人。作为该校第25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具体举措之一,该课程计划到2020年,覆盖清华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2018年5月21日《光明日报》)
近年来,“大学生写作能力差”的报道频现媒体。经常让人诟病的大学生论文写作问题,比如“无法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论文缺少逻辑”“写论文就是他人论文观点的拼凑”“病句频繁出现”“总结能力极差”等写作能力缺陷,在本科、硕士和博士生都普遍存在。相当一批学生对写论文持有畏惧心理。
因为写作能力差,学生在校内学习和校外求职方面,也很容易遇到困难。比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数学老师就反映,因为学生写作能力不足,数学建模论文质量太低,大学生数模竞赛的成绩就一直上不去。又如,毕业生的写作能力也经常被用人单位吐槽,通知、计划和总结之类的常用应用文都写不好,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
写作是可以受益一生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甚至是进入社会工作以后,也还要不断根据形势的需要,加强写作方面的锻炼。因此,高校开设写作必修课,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大学阶段的学习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了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在深入阅读和分析文本、利用证据、提问、结合原文素材、发展观念、组织论据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也确实有必要强化他们在写作能力方面的训练,才能够让他们的写作成果以清晰有效的方式与阅读者进行沟通。(www.xing528.com)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华大学在新生中普遍开设写作必修课,意义重大,这为国内其他高校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样本参考。但是,笔者也注意到了,清华大学选择由作家格非和历史学系教授彭刚担任写作课程负责人,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范围的角度上说,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文学写作能力、学术写作能力和应用文写作能力都是需要的,尤其是后两者,更是学生日后开展学术研究,从事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更需要重点强化培养。
笔者建议,高校通过开设写作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一方面,要科学安排好教学内容,遴选好师资,精确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防止学生写作能力训练的窄化或者空泛化,否则课程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小的关注点入手,对一手资料进行研究,进而形成自己的二手资料,帮助学生实现批判性阅读,熟悉写作过程,学习如何有效运用充分的证据、可信的研究资源以及别人的观点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并重点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具备理性的思维能力。
在理性思维能力和各种写作能力都基本具备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和社会公民,既能写出符合规范的学术论文,又能在应付一般性的社会性写作上毫不费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