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因此,劳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教育观念转换的突破口,是一个极为重要、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全面构建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遗憾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依旧强大,劳动教育的地位与作用长期被低估弱化,造成了劳动教育流于纸面化、抽象化的困境。一方面,劳动教育只是停留在课程表上,得不到落实,劳动课常常被挤占挪用;另一方面,能够真正得到执行的劳动课又太“水”,没有实质性内容安排,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教师不重视,学生不喜欢,劳动课应有的育人价值很难实现。
破解劳动教育的这种困境,需要学校转变思想,强化对于劳动教育价值的认同,下真功夫把劳动教育落实到位,推动劳动课从“水课”到“金课”的实质性提升。
首先,劳动课要有真内容。现有的劳动课内容缺乏科学设计,随意性很大,校园里打扫卫生成为常见内容。对于离开教室参加户外劳动,学生固然不会排斥,但是这种低层次、重复性的单纯日常劳动内容,对于增加学生对劳动的全面了解,提高他们的劳动能力,作用微弱。部分学校的劳动课中,开设有校园种菜、植被养护的内容,但是很多学生(尤其是男生)并不喜欢。而且,由于这些劳动中的劳动教育意义常常为生命教育所掩盖,因此,种菜、养护植物的劳动教育效果其实有限。(www.xing528.com)
劳动课的内容设置,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尽量安排他们乐于参加的项目。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热爱劳动时,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因此,劳动项目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活学校的师资力量,利用学校的角角落落,建立各种各样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室、实验室、小“工厂”等,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心爱的劳动内容。在校园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请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面协调,向社会企事业单位寻求帮助,建立校外劳动基地。
其次,劳动课要有真过程。现有的劳动课,因为技术含量低、内容单调枯燥,师生都缺乏上课积极性,造成上课容易走过场,教师对于劳动课上学生真正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其实并不是很清楚。因为教师没有积极性,上课的认真度不够,学生的参与也不会太投入。因此,劳动课要真正产生育人效应,教师就必须要真投入,在上课过程中,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上课本身就一种教学劳动,教师劳动课上认真的教学态度,能够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劳动任务。
再次,劳动课要有真考核。严格的考核是最好的驱动。目前的劳动课,只要学生参与了,就算合格了,至于真正的劳动参与度、收效性则不得而知。劳动教育不是泛化的类型教育,应该是一种可测可量的实质性课程教育。因此,劳动课的考核要被重视起来,要用考核去推动学生把劳动课的内容认真完成。在劳动课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劳动项目都有具体安排的情况下,这种考核的具体执行就能够成为现实,学生个体的劳动结果评价以及学生整体的劳动素养提升,就能够得到有效的估测,劳动教育的成效也就能够得到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