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妆容探讨:大学生审美观反思

妆容探讨:大学生审美观反思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日,一段黄姓老师在南京艺术学院任选课上骂学生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这位老师在训斥学生:“妆化得跟鬼一样”“就跟站街的差不多,大学生没有大学生的气质”,引发热议。“妆化得跟鬼一样”,暴露出我们的大学生在审美创造方面的能力缺陷,追求个性却不知道如何遵守社会审美的通用标准。

妆容探讨:大学生审美观反思

近日,一段黄姓老师在南京艺术学院任选课上骂学生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这位老师在训斥学生:“妆化得跟鬼一样”“就跟站街的差不多,大学生没有大学生的气质”,引发热议。关于此事,院方回应称:老师是学校的合同制聘用人员,学校已决定对其进行停课调查。(2019年4月15号《扬子晚报》)

无论视频中训斥学生的老师是不是合同制聘用人员,无论当时教室里的学生是不是化妆真的很不得体,授课的老师都不能用近乎恶毒的语言如此评价她们。为人师表要有语言上的表率作用,而且老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会学生去发展自我,粗暴地一棍子把学生打“死”,既不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有损于教师自己的形象。

法律属性上说,大学生是成年人,有装扮自己形象的权利与自由,只要他们的穿着打扮没有触犯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的要求,就不应该禁止他们。在形象越来越成为一个人的名片的时代,我们其实应该鼓励大学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形象表现出来,在不给家庭造成负担,在经济上有能力的情况下,学会安排好自己的外在,通过外在的美观来提升自己的自信,未尝不可。实话实说,各个高校在评选“校花”和“校草”的时候,在做学校对外形象宣传的时候,也都在把选择的眼光投向形象好的学生。

但是,从社会教育属性上说,大学生其实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塑造的未成年人,他们在待人接物和自我形象组织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知识和实践。因此,学校有责任去给他们创设条件,引导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去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有义务通过授课言传身教,为学生未来成为一个形象良好的成功人士提供可靠的保证引领。“妆化得跟鬼一样”“就跟站街的差不多,大学生没有大学生的气质”,发生在南京艺术学院里的这一幕,也确实和学生的个性审美能力太弱有关联,她们想美、想表现自己,却一不小心浓妆艳抹地把自己的学生气质“删除”了,造成了她们的存在与校园氛围明显不符,引起了教师的极度反感。(www.xing528.com)

审美是允许个性化的,但是审美也是有基本原则的。“妆化得跟鬼一样”,暴露出我们的大学生在审美创造方面的能力缺陷,追求个性却不知道如何遵守社会审美的通用标准。大学生首先得像大学生的样子,不是为了舞台演出的话,就不能太追求奇装异服,挑战别人的审美底线。其次,青春本身是最好的美,大学生只要把自己弄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就已经有了美的基础了。笔者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督促男生理发、洗头,督促他们去剪指甲,也就是为了让他们不会被人当成“油腻青年”,招人嫌弃。

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能力是后天培养的。不久前,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高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其目的正是希望通过改革教育评价体系,让学校通过美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使美育成绩在对学生的升学、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评价里面占到一席之地,以期改变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美育短板困局,以及大学生审美能力普遍弱化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高校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