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助力其成长成才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助力其成长成才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陆林建议,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采取积极暗示、适当宣泄、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调整自己。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矛盾和校园纠纷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问题引起的。条件允许的时候,还应该采取免费检查和治疗的方法,扩大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医疗保障范围,及早将此类疾病治愈,助力他们的成长与成才。

国家卫健委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表示,全世界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发病率在20%左右,我们国家低一点,但是也是在逐年增加。陆林建议,青少年要正确认识心理问题,保持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采取积极暗示、适当宣泄、转移注意力等方法来调整自己。(2018年9月25日中新网)

20%左右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就算是再低一点,放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疾病问题,防止因为关心不足和治疗不当而产生的连锁反应,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严重的管理问题。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家庭矛盾和校园纠纷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问题引起的。根源不除,问题不断,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日趋复杂化,另一方面是因为青少年心理疾病得不到重视,越积累越多,越拖影响越坏。

面对青少年心理疾病问题,首先要对家长进行科普,开展相关心理疾病的宣传,让他们了解心理疾病的表征和治疗方法,明白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是可以治愈好的。因为不了解心理疾病,很多家长既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有心理疾病,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接受治疗。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有个学生因为精神问题被学校送医,已经被专业精神病医院确诊为抑郁型狂躁症,但是家长死活不愿意承认,只愿意让孩子去接受心理咨询,而不愿意把孩子送到精神科去治疗,最后导致病情被延误,不得不退学领回家。(www.xing528.com)

其次,学校应该加强对于心理疾病的认识,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疾病问题,并通知家长和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及时进行干预。目前,各级学校虽然都配备了心理教师,也开展了一定的心理咨询工作和心理问题筛查,但是,由于人手较少、技术有限,这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都属于较低层次的,既没有专业水平去发现心理疾病,也没有能力采取措施应对。实际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很多的学生心理疾病问题都被错误当成一般性的调皮好动、情绪不稳对待,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越来越难管。笔者建议,学校应该邀请精神科医生进入校园,为班主任、校医、心理教师,有条件的话,最好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开展相关心理疾病的知识宣讲,提高他们识别学生心理疾病的能力,教会他们一定的应对方法。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有心理疾病而且不能被足够重视的话,国家的未来发展将会出现危机,因此,对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我们应该在普及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加强对于此类群体的关心。条件允许的时候,还应该采取免费检查和治疗的方法,扩大青少年心理疾病的医疗保障范围,及早将此类疾病治愈,助力他们的成长与成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