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开始,我的朋友圈里,有学生开始在晒自己的花呗记录。这种晒法,不外乎是出于两种目的:一种是炫耀,告诉别人自己有消费能力;另一种是哭穷,广而告之,自己因为消费而“吃土”了。
无论是哪种目的,都不是什么好事情。大学校园,既不是学生炫富拼比消费能力的地方,更不是他们“寅吃卯粮”,举债过日子的地方。大学青春,不能困死在靠花呗刷存在感的尴尬境地中。
2017年4月,蚂蚁花呗发布一则广告《年轻,就是花呗》。在广告中,三个活力四射的年轻人在花呗的帮助下,轻轻松松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过上了舒适的生活。其广告语“活成我想要的样子”更是让无数年轻人的心变得骚动。对于有工作、有偿还能力的年轻人来说,利用花呗适当地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未尝不可。但是,对于主要依靠家庭供给的大学生来说,这种超前消费的欲望骚动,就有可能会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
2018年10月,《中国青年报》一项覆盖200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77.8%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身边的超前消费现象很普遍,“月光族”已在校园中弥漫开来。假如这项调查的数据准确的话,大学生的自我消费管理能力就令人担忧了。照道理说,现在的经济水平,除了个别贫困生外,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学校的吃饭都不会成问题,绝对没有理由要他们依靠借钱来填饱肚子。那么,他们钱都去了哪里呢?不言而喻,这些校园的“月光族”不会因为在食堂吃饭,在宿舍洗澡、洗衣服,就把家里给的生活费用光,他们的钱其实都是奔着额外的消费去了,比如换最新款的手机、去吃网红大餐、去看偶像的演唱会、频繁的聚餐吃饭,等等,还有男生充值打游戏。一旦手里的钱花完,他们自然就会去找花呗。(www.xing528.com)
“花呗用得爽,还钱火葬场”,这种说法确实有点夸大其词了,但是借出来的每一分钱却必须偿还,这是个冰冷的事实。相比较嗜血吃人的非法“校园贷”而言,用花呗这样的金融借贷产品进行超前消费,看似安全,其实对于大学生来说就是更像是一种慢性“毒药”。今天用一点,明天用一点,疯狂消费之后,就是焦虑地找钱来还钱,免不了被家人臭骂一顿,免不了“下月吃土”“超过五块钱的活动不要找我”这样自嘲。更有甚者,因为不敢向家人要钱,就只好求助看似低门槛的非法“校园贷”,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惨不可言。
大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参与社会消费,适度地花钱也是应该的,也是他们完全走向社会的必然过程。但是,为了装点自己的门面,为了所谓的追赶潮流而过度消费,就是在消解大学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那些诱导大学生过度消费的人,他们违背了道德原则,我们也只能从道德方面谴责一下。真正的合理消费,不要把自己变成花呗等金融产品的奴隶,还要靠大学生的自我约束。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快要来临了,又到了大学生“烧钱”的时候,笔者想奉劝毕业生们,你们花钱的时候要悠着点。你这样拼命花钱,钱是你自己挣的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