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后,2020年5月22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2019年高职计划扩招100万人,最终实际完成了116万人,成绩单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实话实说,在自身办学资源都非常吃紧的情况下,相当一批高职院校其实花了很大力气,想尽了办法才完成了任务。今天如果再完成200万人的任务,如果按照2019年的思路来考虑,肯定更加困难。
面对困难,高职院校首先要吃透精神。高职扩招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产业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就是说,扩招的意图不是在于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其重点不是学历教育,而是技能教育。因此,学校自己要跳出在校园里完成扩招学生培养任务的思维窠臼,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一种是突出高等教育的模式,立足自己的校园,继续完成按照传统招生方式招进来的应届中职、普通高中毕业生的人才培养任务;另一种,则突出技能教育的模式,走出校园,完成扩招学生的培养任务。
据统计,在2019年高职扩招中,除了应届中职、普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也被纳入了招生范围。据了解,这些“非传统生源”约52万人,约占去年高职扩招总人数的一半。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职院校的扩招思路就很明晰了。(www.xing528.com)
一方面,走“下”去。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进中高职衔接、加强中高职贯通培养改革,联手中职学校,尽快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的落实。事实上,长期以来,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职业教育工作的推进并不顺利,虽然有文件、有政策,但是作为牵头的高职院校其实积极性并不高。按照笔者的构想,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如果推进顺利,可以成为扩招任务的分解利器。至少,也可以成为一种思路启发,即高职招生,在中职校园里完成培养。在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并实施之后,高职院校只需派出自己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其他的工作都可以通过中职学校完成,由此,最大程度上节省了高职的办学资源。
另一方面,走“出”去。扩招的另一类对象,就是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实际上,出于成本的考虑,这些人群中,除了退役军人之外,真正愿意脱产进入学校学习的,应该不多。因此,面对这类扩招群体,高职院校应该采用社会化办学方式,开展分散办学。比如说,可以依托社会培训机构的场地资源,让扩招的社会类学生可以就近学习,无须舟车劳顿来学校集中学习。在浙江,设备齐全、功能丰富的农村文化大礼堂完全可以成为扩招人群的学习场地。至于场地的使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实现,学校只要开课教学即可。
针对扩招学生的学习管理,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总学时不低于2500学时,其中集中学习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等规范性要求。这种集中学习的硬性要求,依托社会资源来实现,似乎更有现实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