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番禺区京师奥园南奥实验学校的三年级赖泽铭与一年级的赖秋凝是兄妹俩,因为学校的厕所臭不愿意拉便便,他们就对学校的厕所卫生问题做了分析,并且图文并茂地写了长达三页的建议书发给校长,请学校改善厕所环境。“看到建议书,还真出乎意料”,校长郑铁军在朋友圈中为兄妹俩点赞,还承诺他们请看学校的行动,标语就是“让我们好好拉大便”。(2016年3月25日《广州日报》)
这是一条有“味道”的新闻,不过,因为是孩子们的童心与认真,这种不和谐的味道应该可以被忽略;这是一所有爱心的学校,因为学生爱学校,校长爱学生,我们一定要为这所学校点赞。在任何学校里,学生“拉便便”都不是个小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对待。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校生活环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我想要说的不是学校的责任问题,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公民教育问题。
公民教育,就是国家或社会培养其所属成员具有忠诚地履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品格与能力的教育,其目的是塑造公民的爱国心、公德心以及权利和义务的意识。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必须相互协助,各自担当起社会责任。
人小鬼大,赖泽铭与赖秋凝兄妹真真切切为我们上了一节公民教育课。厕所卫生改善了,所受益的不只是他们两个人,是全体同学。这些道理,我们其实也都懂,只是落实到实际,却并不多见。公共卫生间的水龙头没有关闭,自来水的哗哗声,我们听见却不伸手;电梯的地板上丢落着纸屑,我们看见却不弯腰。我们都相信,没关系,有人会去做这件事;我们可能没有想过,假如我们主动关掉水龙头、捡起纸屑,该直接负责这件事的人,就会有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我们的环境将会更好。(www.xing528.com)
由此,我联想到校园里普遍存在的“放学教室不熄灯”现象。我每周两个晚上有课。每次课程结束放学,我最在意的事情,就是有没有同学,主动帮我关掉教室里的灯。其实,从讲台走到教室最后面,关掉后面的日光灯,再回到讲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然后熄灭前面的灯,离开教室,这对于我来说,并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而且,就算我不关灯,学校的保安也会来做这件事。实际上,每天晚课或者晚自修结束后,保安拿着长串的钥匙,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关灯、锁门,这个景象也已经为我们所熟悉。
教室不熄灯,由此造成的财产浪费,损害的是全体师生的利益。一个小小的随手关灯动作,为集体赢得了利益,个人其实也是受益者。这个问题,其实和美德并无直接关联,与“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亦有区别。我们的同学,是非观鲜明,价值观公正。每次义务献血车来到校园里,踊跃献血的同学都很多,可见学生并不是缺乏爱心,也不是不懂得去做好事从而提高人生层次。这种“集体熄灯无意识”,其实,更多地折射出了我们的公民教育没有到位,我们没有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去维护公共利益。
关灯也许事小,但公民教育的开展、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却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而又具备良好公民素质的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被塑造成为优秀的品质公民,正直、善良,尊重生命,执着关心社会与他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完成了一半。
放学关灯,公民教育的旅程就在黑夜中悄然开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