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4日《长江日报》报道,武昌理工学院颁布《鼓励学生提问实施办法》,将学生提问题纳入期末成绩考核,鼓励学生敢问、乐问、善问。该校教务处崔清老师介绍:“学校很多老师反映,在课堂答疑环节,经常没有学生提问。为了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习惯,学校将提问纳入学生成绩考评。如果学生提的问题少,将扣平时成绩,并最终影响期末成绩。”
武昌理工学院颁布《鼓励学生提问实施办法》,其初衷是为了改变学校课堂上沉闷的氛围,激活师生互动环节。作为一名教师,我对于该校此种做法的动机非常理解。现在的高校课堂里,沉默俨然已成为一种风景。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讲至得意处,很有兴致地向学生提问,准备互动一下,没想到台下一片默然,谁都不愿站起来回答,更不用说提问了,教师尴尬无比。过去,我们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安静听课;现在的问题倒过来,我们生怕学生太安静了。坦率地说,当前的课堂沉默,学生不提问,不愿意互动,绝不是学生在那里屏住呼吸地用心接收教师的授课信息;沉默的背后,其实是学生的注意力与教师授课的内容背道而驰,玩手机、看小说,或者做其他事情,造成课堂上死气沉沉。
不过,武昌理工学院通过将提问题纳入期末成绩考核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问题,我很为他们捏把汗。表面上看来,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发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颇有益处,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困难,基本上没有什么胜算。首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最关心的是能否通过考试,拿到学分。如果不提问也可以通过考试,他们为什么要向老师提问,而且他们平时和任课教师的交流渠道也很少。其次,如果真的要以制度考核为压力,强迫他们提问,难免会使有些学生为了获得学分而乱提问。这种低水平、无用的应付性提问反而会损害正常的师生交流。毕竟提问应该出于学生个人意愿,而且也只有高质量的问题才能激发老师的解答兴趣。
基于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真正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学习习惯,必须要改革现在的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考核难度,不能为了学生的毕业率牺牲课程的学习难度,驱使学生主动向教师提问。近些年,高校一直在提倡通过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来提高教学效果,然而实际收效并不明显,个中原因,不言而喻。课程学习的难度不具有挑战性,学生的学习自然不会有积极性。(www.xing528.com)
从教师的角度上说,学生不提问,是因为备课方面也存在问题。针对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要根据专业以及课程特点想方设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程序,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互动意识,学生的情绪才会被教师调动起来,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有这样充满趣味的课堂气氛,学生自然就会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遇到感兴趣并想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他们自然会在认真听讲后主动发问。
笔者历年都参与本校学生的专升本《大学语文》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学生全方位的提问。从教室到办公室,从上班到下班,一直没有停顿过。甚至晚上11点30分,还有学生在QQ里提问,从作文的审题、修辞格的运用、阅读技巧到应用文格式的要求,方方面面,无所不及。这种提问的积极性,来源于学生们对于自身大学语文课程知识水平的担心,以及对于升学考试的热望。他们深深懂得,提问与不提问,未来专升本考试成绩会相差很多,如此一来,岂有不提问的道理。换言之,如果学生平时学习课程的压力与积极性都这么高,还用得着通过考核逼迫学生提问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