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特立:探索与钻研的师德楷模

徐特立:探索与钻研的师德楷模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徐特立这种勤于探索、不断钻研的精神,是很感人的。[13]概括徐特立破产读书之所以能获得成功,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原因有三:一是目的明确,勤于探索,不断钻研,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索精神。徐特立认为,凡是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一旦制定,则绝不半途而废,也不因暂时的小利而妨碍永久的前途,并能在极端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坚持自学,不断钻研,完成制订的学习规划,达到自己追求的学习目标。

徐特立:探索与钻研的师德楷模

李木庵《祝徐特立老师秩寿庆》诗中写道:“日惟新知沃后进,党中英杰列墙墉。潜心学究天人际,理论多获实践中。船山气节无其识,亭林议论无其功。文章道德兼寿考,国祥人瑞老英雄。他日从公湘水上,岳麓山头唱大风。”[11]教育家董纯才回忆,徐特立勤奋学习,边工作边学习,数十年如一日。熟悉他生平的同志娓娓动听地叙述:徐特立幼年家贫失学后,通过自学,涉猎了经、史、子、集,而尤爱好自然科学,学会了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等科的基本知识,43岁还甘愿做“扶拐棍的老学生”,毅然到法国留学,一面做工,一面学习,坚持勤工俭学。1930年,徐特立到江西中央苏区以后,也未放松自己的学习。苏区缺少书报,一本《共产党宣言》他读了又读,以至数遍。长征路上,他的个人生活用品极简单,马鞳子里却装着喜爱的书籍、苏区编写的教材和教育资料。[12]徐特立这种勤于探索、不断钻研的精神,是很感人的。

徐特立早年曾制定过“十年破产读书”计划,结果只执行到第八年(1905年)即28岁时,家里经济就濒于破产了。但从实际学习效果看,他觉得这一计划胜利了。他后来回忆说:“我从20岁到30岁时,前面摆着习科举和求学问的歧途,又摆着或破产购书,或守财不学这两个歧途,要我选择。我终于抉择了其中之一,结果证明做对了。”[13]概括徐特立破产读书之所以能获得成功,达到其预期的目标,原因有三:

一是目的明确,勤于探索,不断钻研,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读《书经》读到“期三百又六旬又六日成为一年”,注中说:“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日之一为一年。”“四分日之一”是怎么回事?徐特立解不下,向一些有名的先生去问,却回答说不知道,有的回答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所以只好自己去找参考书,费了很大气力,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了答案。其实,当时徐特立除了教书,为了养家糊口还得从事一些田间劳动,剩下来的时间才能进行学习,所以只能在“得闲多余”的时候读书。他认为这方面自己应当效法古人,《三国志·王肃传》就有“读书当以三余”的记录。他说:“我19岁就教蒙馆,差不多教了40年书。这中间总是替学生做事,自己读书要到晚上八九点钟以后,每日只读两三点钟的书。平日走路,同晚上睡醒了天没有明的时候,就读书。口袋里常带一本解表。我的代数、几何、三角都是走路时看表解学的。心理学、论理学都是选出中间的术语,抄成小本子,放在口袋中熟读的。”“我学《说文》,不晓得写篆字,晚上睡不着及走路时用手指在手掌中写来写去。”[14](www.xing528.com)

二是讲究学习方法,多抄多记。一是不要好高骛远、贪多求快,而应定量有恒。如读《说文》部首540字,徐特立计划用一年时间读完,规定每日只学两三个字,结果达到了能熟练背诵的程度。他说:“我在中学教学生学《说文》部首,要他们每日课余记一字。两年学完,他们偏要星期六、日同时学六个字,我要他们背写,多半不能写出,正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经常学习之害。”[15]二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徐特立在读书时,总是在要紧处画线,以便记忆和强调,有时选出重要的句子用本子抄。[16]三要借书“抄读”。徐特立在读书时,有些书是从别处借来而抄读的,他说“因为是节抄”,于是便对该书有了一个较深刻的掌握,从而悟出一条心得:“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全抄不如摘抄。”[17]

三是量力而行,坚忍不拔。徐特立认为,凡是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一旦制定,则绝不半途而废,也不因暂时的小利而妨碍永久的前途,并能在极端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坚持自学,不断钻研,完成制订的学习规划,达到自己追求的学习目标。[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