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特立创办中央区列宁师范,开启苏区第一所师范学校!

徐特立创办中央区列宁师范,开启苏区第一所师范学校!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月,徐特立利用瑞金县城北门的刘家祠堂,创办了中央区列宁师范,这是中央苏区第一所师范学校。苏维埃大学是负责培养政府系统高级干部、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进行包括公共管理在内的多个领域理论研究的干部学校,堪称国家行政学院的前身。为此,教育人民委员部和土地人民委员部于1933年在瑞金东山寺创办了中央农业学校,校长由徐特立担任。

徐特立创办中央区列宁师范,开启苏区第一所师范学校!

1.创办中央区列宁师范并担任校长

为了尽快为苏区教育培养大批合格的师资,1932年2月19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讨论了中央区列宁师范学校预算问题;3月1日,第8次常务会议听取、讨论了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委员方维夏在瑞金举办小学教师训练班的报告,通过了中央区列宁师范学校的预算,并委任徐特立为校长。

3月,徐特立利用瑞金县城北门的刘家祠堂,创办了中央区列宁师范(又称闽瑞师范、瑞金列宁师范),这是中央苏区第一所师范学校。徐特立除担任校长外,还兼政治、教学法两门课程

闽瑞师范面向赣南、闽西各苏区县招生。第一批学员是从各地现任小学教员中选派出来的,共200余人,学习时间1个月。学习的课程有政治、算术、理化、常识体育、劳作、游戏以及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等。学生除在校学习外,还去附近的列宁小学实习。在实习时,学生先听课,再登台讲一两节课。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专门会议评析每个学生在讲课中的优缺点,并由徐特立进行总结。这种学习、实习的方式,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创办国立高级列宁师范并担任校长

为进一步满足中央苏区对各级师资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创办国立高级列宁师范学校。1932年8月,中央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上,讨论了国立高级列宁师范的组织、课程及教职员的规定,委任徐特立、何叔衡等5人为该校管理委员会委员。国立高级列宁师范是属于高等师范性质的学校,作为中央苏区各师范的“师范”,担负培养初级师范、短期师范和中等普通学校、职业学校的教员的重任。校长由徐特立担任。

国立高级列宁师范校址设在瑞金县城北门的刘家祠堂,成立时将原设在那里的闽瑞师范并入,后来随中央教育部迁往瑞金城外洋溪乡。

国立高级列宁师范有教员12人。学生是由苏区各县苏维埃政府选送并经考试入学的贫苦农民子女。第一次招生400名(男生300名、女生100名)。这些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龄也大小不一。为此,学校将学生编成高级和初级等12个班,由教员分头授课。除专任教师外,毛泽东张闻天瞿秋白周恩来等都兼任部分课程,或经常到校做报告,讲述时事政治及国内外形势。

学校学制按规定为6个月,但也可按战争环境的需要适当压缩,但最低限度不得少于4个月。开设的课程有:国文、算术、历史、图画、唱歌、体操、游戏、劳作以及教育学、各科教学法等。

国立高级列宁师范学校的学生除了在校上课外,还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参加教育实践和社会活动,如宣传扩大红军、慰劳红军家属等。为解决学校的经费困难,师生们自己开荒种菜、种棉花,既改善了师生的生活,又使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师生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此外,国立高级列宁师范学校的师生全部参加赤卫军,实行军事化的编制,经常开展军事训练活动。学校还成立了学生公社、反帝大同盟和俱乐部,经常开展政治活动和文艺活动,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十分丰富和富有教育性。当时,学校的设备十分简陋,生活十分艰苦,但是师生互助、互爱、互学,每期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从1932年9月正式开课,到1934年10月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为止,国立高级列宁师范学校招收过好几期学员,共培养了师资一两千人。(www.xing528.com)

3.担任苏维埃大学副校长

1933年8月,中央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召开,考虑到“因为革命战争的猛烈开展,环绕革命战争的每项重大工作,如,查田运动、经济建设、工人斗争、文化建设、财政工作、肃反工作、道路建设、新苏区的发展以及目前的选举运动,都需要大批干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各部都在办训练班,为着集中领导,统一教授与学习的方向起见,决定开办苏维埃大学”,并“立即进行开办”。苏维埃大学最初由毛泽东担任校长、沙可夫任副校长,1934年2月改由瞿秋白任校长、徐特立任副校长。

苏维埃大学分为普通班和特别工作班。特别工作班起初有土地、国民经济、财政、工农检察、教育、内务、劳动、司法8个班,1934年春增设外交、粮食2个班。这些特别工作班,分别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对应。苏维埃大学是负责培养政府系统高级干部(事实上还有中级干部)、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才,进行包括公共管理在内的多个领域理论研究的干部学校,堪称国家行政学院的前身。徐特立作为驻校副校长,主持日常工作。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瞿秋白、林伯渠、梁柏台、吴亮平、陈潭秋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苏维埃大学任课。在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苏维埃大学为各级苏维埃政府输送了大批急需人才。

徐特立对苏维埃大学所设的教育班非常重视。教育班每周至少有1~2节课的实习批评,一般都由徐特立做总结。对学生政治课、文化课和教育课的学习要求极为严格,学生结业时要经过严格的考试,成绩合格者发给毕业证书,并在毕业证书上注明适合分配的工作。学生毕业后大多数被派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担任负责工作或当巡视员,以推进苏维埃教育事业的发展。

1934年4月,苏维埃大学改名国立沈泽民苏维埃大学;7月,奉命合并到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共中央党校,结束了它那短暂而光辉的历史。

4.担任中央农业学校校长

中央苏区所处的江西虽然历来是农业大省,但在井冈山、瑞金等地,农业技术相当落后。要发展农业,必须迅速普及农业技术。为此,教育人民委员部和土地人民委员部于1933年在瑞金东山寺创办了中央农业学校,校长由徐特立担任。

《中央农业学校简章》规定,中央农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农业建设中下级干部;搜集苏区农民群众经验和农事试验场的经验,加以科学地整理,广泛进行一般农业技术传播;与土地人民委员部建设局建立亲密的联系,计划苏区的农业建设。学校设有本科、预科和教员研究班。预科学习时间为2个月,本科1年。教员研究班是由教员组成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主要开展农业科学实验和成果的推广。学校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委员会负责制,由校长和管理委员会管理学校的行政、教务、训练事务。学生入学由土地人民委员部介绍,毕业后交土地人民委员部分配工作。

作为教育家,徐特立在农业学校特别强调农业教学必须与环境高度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回忆:“我们办农业学校,校长也是我委派的。我到那里一看不对,我告诉他们,农事试验场必须注意生产,解决生活问题,不然大家不会注意。去搞学术,离我们生活太远。试验要和农场联系。我教化学没有实验品,从大环境了解也教得成。我觉得书本不如标本,标本不如植物,农场植物不如大自然植物,一切东西离不开环境。因此,我反对蒙台梭利的恩物,只是给他准备好条件去玩。”[3]

徐特立还亲自编写了适合苏区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农业常识》教材。在此基础上,高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无论在农业常识教育和农业实践方面都成绩卓著,可惜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血洗苏区,这些成就都灰飞烟灭。徐特立对此甚为惋惜,晚年还念念不忘此事:“我再谈谈我们在江西办农业学校的困难情况,那时江西被敌人封锁,穿衣成问题。办农业学校,首先要解决植棉问题,可是我们没有内行的老师,当地农民也没有植棉的经验,甚至没有植棉的书,没有同样品种的棉籽。我们就实验着种,经过大半年的摸索,关于植棉的旱涝问题、品种问题、施肥问题、整枝打杈问题、播种期成熟期问题,我们取得很多经验(因收棉后就开始长征,这些经验也未及在江西推广)。”[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