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徐特立积极参与组织长沙教育界响应起义,参加革命,获得胜利。此时的徐特立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中国的实现满怀希望,到处发表政见,希望革命之后一改中国过去之颓势,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被选为省议会副议长。然而,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掺杂在革命队伍中的封建反动势力窃取,官场一切如旧。这使得徐特立对资产阶级政党很是失望,对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信心开始动摇。在当选副议长仅一个余月后,他愤然辞职,后来又当了一个月的教育司里的科长,很快也辞职了,因为他认为这些不过是一个做官的捷径。“因此我认为政府总是坏的,革命党做了官就要叛变,我还是回到教育界去,用教育来改革人心罢。从此以后,我就变成一个教育救国论者。”[31]
徐特立回到教育界,担任办在善化学宫的长沙第一高等小学校校长。此时,他的好友姜济寰担任长沙县首任知事。姜济寰致力改革,励精图治,决心在长沙县兴办教育。姜济寰与徐特立商量,目前教育的当务之急乃是要把新的教育思想推广开来,向国民灌输近代先进的科学思想和基本的科学知识,把无益于国计民生的“老八股”彻底清除于学校门外。因此,他向徐特立提起要兴办1000所小学,以迅速取代各地的封建私塾。如果要建立1000所小学,势必需要大量的小学老师,但当时的长沙,除一所属于高师性质的优级师范学堂,一所为全省培养小学教师的中级师范学堂外,真正能为长沙市、长沙县培养小学教师的,只有周南女校的师范部和其他一些师范速成班,每年招生人数常不及百人,根本适应不了小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更不要说为1000所小学提供师资力量了。因此,首先必须创办一所师范学校。
徐特立毅然接受了这一任务,他将善化学堂一些破烂房间腾出来加以整修,就成了校舍,又把湘岸榷运局的一批硝磺变卖,解决了经费问题。1912年,长沙师范正式开学,招收六个班,其中五年制本科班两个,学习一年毕业的一部讲习科两班,学习六个月的二部讲习科两班,共有三百余人。这所后来声誉远播的师范学校,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由他一手创办起来了。
为了给学校找一处永久性校址,徐特立跑遍长沙城,最后选中荷花池的泐潭寺。长沙县知事姜济寰行文,将这一场所拨给长沙师范,又拨了一笔建校经费。经过徐特立半年多的苦心经营,一所人才辈出的师范学校在荷花池建立起来了。徐特立满怀喜悦,在二部讲习班举行毕业典礼时,他特地为同学们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毕业歌》,并在典礼上高声朗读,表达了一心发展长沙教育事业的宏伟决心:
休夸长沙十万口,子弟不教非我有。(www.xing528.com)
十八乡镇半开化,少数通人难持久。
莫谓乡村阻力多,盘根错节需能手。
莫谓乡村馆谷薄,树人收获金如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