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中起主导作用的是DNA聚合酶。 因此,我们使用的DNA聚合酶的特性就决定了PCR的条件。
现在PCR实验最常用的还是赛基和莫里斯等使用的、老牌的耐热DNA聚合酶——Taq DNA聚合酶。
这个酶进行DNA复制的最适温度在70℃左右,最高能耐98℃。 一般综合考虑到使酶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活力,又能保证DNA合成的专一性,把合成反应的温度定在68~72℃。 不过,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有把Taq DNA聚合酶分子经过基因工程改造得到的,也有用别的耐热菌像“嗜热栖热菌(Thermus thermophilus)”提取的,各有自己的适用温度和其他反应条件,可供研究工作者选用。
如上所说,PCR就是一连串的DNA合成反应。 引物在适当的复性温度下与单链DNA模板专一地结合,形成双链区和单链区。 DNA聚合酶就结合在双链和单链交界的地方,进行DNA的合成,直到全部模板都成为双链。 然后,我们就要提高反应温度,使刚刚合成的双链打开成为单链;接着降低反应温度到引物的复性温度,使引物再在互补位置与单链DNA结合。 引物复性温度比DNA聚合酶“工作”的最适温度低得多,所以我们又要提高反应温度到DNA聚合酶的“工作”温度,使复制反应再进行一次。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当PCR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希望所有DNA模板都是单链状态,因此要对反应液作短时间的高温加热。
聪明的读者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已经合成好的DNA双链一定比引物长得多,那么前者的复性温度一定也比引物高。 那么,在温度降低过程中,还没有达到引物的复性温度时,合成好的DNA双链不是会“抢先”复性吗? 那怎么保证DNA单链是和引物结合而不是和另一条已合成好的DNA单链重新结合呢? PCR反应又怎么能继续进行呢?
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如果在复性阶段两条DNA长链重新结合,肯定会妨碍PCR的继续。 而且在PCR的后期,当合成的DNA已经很多的时候,确实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使得PCR出问题。
关键在于我们做PCR时,需要扩增的DNA的量是极少的,而引物的量是很多的。 举个例子,一般PCR反应液(50微升)中的待扩增DNA的量是5微克,引物的浓度是2×10-7摩尔浓度。如果待扩增的是人的基因组的单链DNA(约3×109碱基,即克摩尔量约1012克)的话,5微克相当于5×10-18摩尔浓度,那么这DNA在PCR反应液中的浓度就是约10-13摩尔浓度。你看,引物分子的浓度比待扩增DNA分子的浓度大2×106倍! 因此,在PCR的复性阶段、反应液温度降低的时候,已合成的DNA分子相互碰撞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DNA单链几乎只能与引物分子相互碰撞和结合,这就是PCR能进行许多个循环的原因。 当然,我们这里只是粗略地估计一下。
因此,PCR的步骤是这样的:
(1) 加热,95℃,30秒至1分钟。(www.xing528.com)
(2) 降温到复性温度,此温度由所设计的引物决定,一般在50~55℃,30秒。
(3) 升温到DNA聚合酶的工作温度,如68℃,1~3分钟。
(4) 加热,95℃,30秒。
(5) 按步骤(2)至(4)进行。
(6) 重复步骤(4)到(5)20~30次。 最后一次不再加热到95℃,而是在68℃继续保温5分钟,以保证新合成的DNA分子全部是全长的。
PCR是否成功,一般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 琼脂糖就是我们有时在食品店能买到的“洋菜”,可以做成胶冻;当然用来搞科研的要纯得多。 拿琼脂糖加热溶在适当的pH中性缓冲液里,再加1微克/毫升的荧光染料溴乙锭(Ethidium bromide,EB)。 这样的胶液冷凝后就变成半透明的“冻胶”。 把这冻胶放进装好缓冲液的电泳装置,把DNA溶液加到冻胶上预先做好的样品槽里,再在两头通上直流电。 胶里的DNA分子就会慢慢“游”向正极(为什么不游向负极? 请读者想想——笔者注),边游动边和溴乙锭分子结合。 DNA分子量越小,游动就越快。 DNA溶液中还加了一种带负电荷的蓝色染料——溴酚蓝,它比大多数DNA分子都跑得快,等溴酚蓝接近正极,电泳就完成了。 电泳后,取出琼脂糖凝胶,放到紫外灯下,胶里的DNA分子就会发出美丽的橙红色荧光。
但是你要当心,溴乙锭是致癌化学品,你做实验一定要戴手套,而且一定不要让含溴乙锭的废液粘到皮肤上! 用过的废液要适当处理使溴乙锭分解后,才能倒入下水道。 不过现在已经有了不致癌的荧光染料,可以代替溴乙锭来做PCR的电泳检查,不过价钱较贵。
还有一件事,琼脂糖凝胶像鱼一样滑,你拿它时一定要十分小心,别让它滑出手掉地上摔碎! 这是不少研究生犯过的错误。 因此,你做DNA电泳时只能用极少的样品,千万不要一次把样品都加光了,不然这次电泳没做好的话,连再做电泳的机会都没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