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眼睛
1.眼睛结构及功能
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能够接收大量外来信息,并借助视神经将其传递到大脑进行复杂的加工进而引起视觉。这一复杂的过程需要眼睛有特定的结构及功能,以便将色彩、亮度等信息的整合并转换为大脑可以接收的信号,这需要眼球及其附属器官、视神经通道共同完成。
人的眼球构造就像一架倒立的摄像机,由虹膜、角膜、巩膜、视网膜、眼肌、瞳孔、晶状体、中央凹、视神经等组成并协同发挥作用。虹膜是眼睛含有颜色的、不透明的肌肉部分,能够调节允许光线通过的瞳孔的大小。角膜是透明的、弯曲的能保护眼睛并改编变光线方向的罩。巩膜是眼白部分。视网膜是眼睛最内层,晶状体是将光线聚集到这里通过其感受器将光转化为视神经信号,中央凹是视网膜上光线最集中的部分。眼肌负责调整眼球转动的方向。
2.科学护眼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需要大学生养成科学护眼的好习惯。用眼过度、不注意卫生、外伤、疾病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或者引起眼疾,甚至导致全身性疾病。我国大学生最容易患的眼疾就是近视,近年有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近视与平时用眼不科学密切相关。
(1)避免用眼疲劳
长时间读书学习而没有节制会导致用眼疲劳。用眼疲劳时会有眼干、眼涩、眼睛酸痛、看不清东西、头昏脑涨,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即便社会各界推动的教学改革已经努力减轻大学生们的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但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大学生用眼疲劳的情况普遍存在。
(2)注意读写姿势
科学护眼需要在学习或工作时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以下几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①应尽量避免眼睛处于调节紧张状态,读写内容与眼睛保持在30~35厘米的距离比较合适。
②读写时应尽可能使视线与承载内容的平面呈直角,可以保持每一个字在视网膜的成像清晰。连续读写或盯着手机、电脑超过40分钟的应当休息一段时间,望远处的风景、起来活动身体10~20分钟、上下运动眼球做“米”字操等方式可以有效缓解眼疲劳。
③阅读书本时,可使用阅读架调节书与桌面的角度至30°~40°。此时,头稍微向前倾就可以轻松的阅读,避免长时间低头看书对脊椎的压力
④走路、坐车、坐船、运动、仰卧时不要看书,当身体活动时人眼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不断改变,眼睛肌肉需要不断调节瞳孔不能放松,很容易疲劳。仰卧看书时,由于人眼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加上照明或光线条件差,此时人眼和身体都很容易疲劳。
(3)确保环境适宜
科学护眼同时也要注意光线适宜——过强或过弱都不太合适。学校要定期在学期开学前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情况,因树木遮挡或其他原因教室光线不足时,应采取措施补充照明;若出现阳光直射桌面或灯管闪烁频繁的,也要采取措施及时调整。教室墙壁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
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这是根据中医推拿、经络理论,结合现代体育医疗的按摩方法,能够通过对眼部及周围穴位的按摩刺激,促进眼内气血畅通,达到消除眼部肌肉紧张或痉挛,保护视力的目的。研究证明,有节奏地、持续地眼保健操可以有效控制近视的发生、发展。
(5)定期检查视力
定期的视力检查可以使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视力变化,早期发现眼部疾病。针对视力开始下降的情况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预防近视的发生、发展。
同时高校应当利用网络平台、讲座等多种形式,做好视力保护知识的科普工作,提高师生对保护视力的重视。
(6)防治眼病
研究表明高度近视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色盲、糖脂代谢性白内障等遗传性眼病会造成视功能损害及其他异常情况,此外遗传代谢病、染色体畸变也会造成眼部病变。为避免遗传因素对诱发眼病的作用,要做好婚前、产前基因筛查。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引起眼病的发生,要及时发现并治疗。
3.电子设备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在家庭与学校中的应用越发普及,因为看电视、玩电脑或手机导致视力骤降的例子也越来越多,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看电视的时候最好不要躺着,人眼与电视机保持2.5~3米之间的距离,室内保持一定的光照且屏幕的对比度、亮度要适中。对经常玩手机或使用电脑工作、学习的人来说,显示屏不断闪烁的同时会发出大量电磁波、放射线、蓝光会伤害视网膜、晶状体,对视力的影响明显。一些学生长时间地盯着电子设备而没有规律的休息,造成眼部肌肉长期过度紧张,晶状体弯度持续变大,增加了近视的发病率。
(二)近视及其影响因素
近视是的屈光不正的一种(其他还有远视、散光等),是人眼对光的屈折力与眼轴长度不相适应导致远处的物体无法在视网膜清晰成像,只能看清近处的东西。近视又可分为屈折性近视和轴性近视,前者是晶状体屈折力过强但眼轴长度正常;后者是晶状体屈折力正常但眼轴长度过长。
近视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两种: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大学生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指的是不可更改的遗传基因、出生时发育不良(早产、体重过低)。研究发现大学生近视与否受遗传基因的影响很大。父母或家族多人患近视的,其本人患近视的概率就高。此外,近视在不同种族的发生概率也是有明显差距的:犹太人近视概率非常高;非洲人的近视率比较低;德国人比爱尔兰人的近视概率高出近四倍。这些近视概率发生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不代表可以忽视后天因素的作用。
出生时发育不良的一般会有眼球壁发育不够、韧性不足,以致眼轴容易变长,近视概率自然升高。
2.后天因素
后天因素主要是指环境,包括学习环境、生活环境、校园环境、社会环境等。
(1)学习环境
与近视形成有关的学习环境包括读书写字时的自然光线或辅助光线强弱;座椅与桌子的高低;学习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学习的习惯等。调查表明,大学生学习的强度越大、持续的时间越长、休息的时间越短,视近视概率越高,同年龄段的学生年级越高,近视概率越高。如果大学生喜欢在走路、坐车时或在床上学习看书,也会造成近视概率高,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
(2)生活环境
与近视形成有关的生活环境包括家庭是否有注重预防近视的意识和习惯;平时是否会进行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时是否有节制。
①增强体质有助于预防近视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体质健康状况、营养摄入均衡与否、户外活动是否充足等也可成为近视发生或发展的诱因。加强体育锻炼、积极进行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还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有积极作用。
②多摄入有助于眼睛发育的食物
当然在加强体育锻炼的同时,大学生还要注意营养摄入足量。一些食物中含有人眼所需的营养成分,适量摄入有助于保护眼睛。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鱼肝油、奶类、蛋类、水果(杏子、橘子、柿子等)、蔬菜(菠菜、苋菜等),有助于人眼感光物质的合成,增加进入黑暗环境时的适应力,抵抗眼睛疲劳、减轻眼干眼涩的症状。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小米、玉米、芒果等,这类富含视黄素的食物有助于眼睛巩膜的生长发育。(www.xing528.com)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橘子、橙子、草莓、猕猴桃、枣、沙棘、梨)、蔬菜(菜花、青椒、小白菜、芥菜、黄瓜)等,有助于晶状体发育、避免晶体混浊、预防白内障。
多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鱼、虾、黑芝麻、无花果、雪里蕻等,有助于消除眼部肌肉紧张。
多摄入紫色食物,如紫薯、蓝莓、紫甘蓝、桑葚等,其所含的花青素有助于促进眼睛所需视紫质的产生,可预防视网膜剥离,增加眼部营养。
(3)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包括学校的教学建筑,环境噪声,教室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黑板、课桌椅的高度设置等硬性条件,这些都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应当符合要求。学校还应当确保对建立的卫生制度落实到位,保证校园环境卫生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的监督与管理。
大学校园选址应远离城市繁华地段或环境污染区,以降低噪声影响和空气污染对学生健康的损害。教室高度应在3.4米以上,但为了保护学生视力,最后一排课桌距黑板不应超过9米。教室的大小应依据学生数量进行控制,确保每名大学生有不少于1.2m2的活动空间。此外,第一排课桌与黑板的距离应保持在2米以上,各列课桌之间应留出50~75cm的通道,课桌椅的高度设置应以学生读写时能保持姿势良好为宜。
学生上课时大部分时间在教室内度过,因此室内微小气候(气流、温度、湿度等)适宜与否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率。当然教室内微小气候受学校所在地区、所处季节和天气的影响,但也与教室内师生的生理活动(呼吸、出汗等)有关。
为控制室内气流,可采用打开教室门窗、借助电扇、空调机械等方式让新鲜空气流入。室内温度应保持在适合脑力活动的20℃~30℃。室内湿度应保持在40%~70%之间,过低时可在教室内洒水补充,过高时可通过加强通风和吸湿来调节。教室应使用“无粉尘”黑板、定期清理窗户、地板、桌椅上的污垢,营造舒适干净的室内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清理窗户也是为了保证教室的日照效果与合理采光。如果教室内采光不合理,对学生心理、生理和视觉机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最易导致视力减退。当教室内自然光照不足时,应借助符合标准的人工照明。
②教室外环境
教室周围应种植一定的绿色植物,有研究显示当校内绿植面积达到校园总面积的50%以上时,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释放大量的氧气并吸收部分有害气体、病毒和细菌,既能净化校园空气还能减少噪声污染。同时绿色植物的绿色能缓解眼疲劳,给大脑带来良性刺激确保脉搏、血压稳定。
宿舍是除教室外,大学生待的时间更长的场所,确保宿舍卫生对于保障大学生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十分重要。因此应当定期开窗换气,减少宿舍空气中的灰尘和微生物;勤洗、勤换床单与被罩,防止寄生虫病或皮肤病的发生。良好的宿舍环境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4)社会环境
青少年的近视率逐年升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2018年8月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将防控儿童及青少年近视列为国家战略,力争到2023年全国儿童及青少年总近视率每年比2018年降低0.5%。《方案》要求各部门要关心、支持、参与视力保护工作,借助网络、电视、新媒体等方式多层次的宣传近视防治知识并为此营造好的社会环境与气氛。学校方面要做到改善视觉环境,确保教室照明达到100%的卫生标准、校医和药械设备达到规定标准、体育活动时间到达要求(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科学指导学生规范使用电子产品(每使用超过40分钟,休息10分钟以上时间)、定期(每学期2次)开展视力监测等。家长方面应当重视对孩子视力的保护、纠正不良用眼习惯,确保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
2019年,为进一步做好对儿童及青少年的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工作,国家卫健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早期发现影响青少年视觉发育的眼病和高危因素,及时转诊与及早矫治,有利于他们视功能的正常发育,并依此提出了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建立视力健康档案等7个适宜近视防控的技术。具体措施就是建立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视力不良筛查并建立起随每位学生的学籍转移的个人视力健康档案,并根据筛查得出的视力不良风险因素评估并进行科学的干预和诊疗。
研究发现科学用眼、确保日间足够的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是的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近视的矫正
一般将低于5.0的裸眼视力称为视力低下(或不良),大学生中的视力低下大属于近视造成的,如果近视的发展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很可能会转变为眼部疾病,不仅会引发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开角型青光眼、黄斑病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失明。
近视是不可治愈的,只能矫正,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矫正方式:
佩戴框架眼镜是比较传统、直接、效果较好的近视矫正方式,持续佩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近视的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验光准确及眼镜制作规范是确保视力矫正良好的关键,因此大学生应当到正规、专业的医疗机构或眼镜店进行验光、配镜。如果在不规范的眼镜店可能会出现验光时测量出的度数超出实际度数或者配镜时镜片质量不达标的情况,这样的眼镜会让近视发展得更快。
框架眼镜的缺点在于:对近视发展的控制有限;会存在周边远视离焦、视物变小等问题。
2.角膜接触镜
角膜接触镜(又称隐形眼镜)是一种新型的近视矫正方法,镜片的选择应在眼科医师的专业指导下进行,以免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近视加重甚至失明。在青少年近视防控效果方面硬性角膜接触镜(RGP镜和OK镜)优于框架眼镜。其中,使用OK镜(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更为流行,它的材料是高透氧、高透光的,通过贴合角膜重新塑造角膜的弧度,有效控制近视和散光。OK镜适宜治疗轻、中度近视患者。特别是青少年的眼球尚处在发育期,对塑形作用特别敏感,因此矫正效果较理想。
因为角膜接触镜直接与眼角膜接触,所以为避免眼角膜缺氧不能长期佩戴。同时在佩戴时要注意手部卫生,避免引发角膜炎症等问题。还需要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当眼镜度数不合适时应及时对镜片更换。
3.手术矫正
手术矫正近视的方法较多,但不是所有近视患者都适合这种矫正方式。而且手术是有风险的,这种矫正视力可能会引起过度矫正、矫正不足、眩光等并发症,需要后期密切观察,酌情再次手术。
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将角膜削薄改变角膜折射度从而达到矫正的效果。这种手术适合屈光度已经稳定(两年内无变化)、近视度数不超过600度、没有眼科手术史、没有自身代谢和免疫类疾病且不是瘢痕体质的成年人。
眼内植入人工晶体的手术矫正方法适用于屈光度已经稳定但近视度数特别高的且不适合准分子激光手术的人群。这种手术是在眼睛上开3毫米的小口,将特制晶体注入眼球内,可以有效控制近视发展。
4.药物矫正
药物矫正近视一般是指用眼药水(阿托品眼药水、托吡卡胺滴眼液等)改变睫状肌、瞳孔括约肌的状态,从而使晶状体的弯度和瞳孔同时变大,以预防近视的进一步发展。药物治疗可能会有一定的刺激症状,要在眼科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四)眼病的防治
1.沙眼
沙眼是由衣原体(致病微生物)所致的眼部感染,临床表现为:眼睑结膜粗糙不平,类似有沙粒,眼睛分泌物增多且黏稠、怕光、易流泪、眼睛有异物感等。
沙眼的严重时会引起睑内翻倒、角膜浑浊甚至溃疡、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沙眼的病程长且易反复感染,一般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异物感严重且角膜上皮有损伤时可以进行手术,但选择手术可能导致疤痕或损伤角膜,因此必须慎重。
2.角膜炎
角膜炎是较为常见的因致病因素(外伤、病毒、真菌等)引起的角膜组织炎症反应,可分为浅层点状(或称病毒性)角膜炎和树枝状角膜炎两种。前者有传染性,常于春秋两季发病;后者常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疟疾等热病发生之后,由疱疹病毒引起。
角膜炎的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睛疼痛、畏光、流泪,角膜溃疡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虹膜睫状体炎,导致虹膜前后粘连、瞳孔缩小。如果炎症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还可能会出现感染性眼内炎、全眼球炎,最终演变为眼球萎缩。
防治角膜炎需要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同时避免角膜外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接受专业眼科医生的治疗。
3.青光眼
青光眼是会造成视野损害、视神经萎缩、视力下降的常见眼病,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控制,会逐渐丧失视野最终失明。它是病理性眼压增高导致眼球内组织(特别是视神经、视网膜)难以承受引起功能性损害。
青光眼发病迅速且危害大,治疗方式可以选择使用综合药物,当情况得到控制后应及时适当选择手术,防止复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