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定的意义
身体成分的测量,是为了考察人体的水、脂肪、矿物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组成成分,可以准确地评价人体的脂肪含量,判断胖瘦。同样体重的人,身体的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含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体重的多少不能作为反映一个人是否真正肥胖的指标。身体各个成分之间要维持一定的比例才能保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否则就会影响人的正常的发育和健康。因此,身体成分的测量一直受到各方的重视,其测定结果将成为个体是否需要减肥的决定性因素。
(二)测定的指标与评价
1.体脂百分比
体脂百分比是评价身体成分的主要指标,即人体内脂肪组织重量占其总体重的百分比,目前尚未有一个被大众所认可的标准来判断个体的最佳体脂百分比。同时,由于测定体脂百分比需要有专门的仪器,且数据获得的步骤也比较复杂,因此一般采用与身体成分相关的身体质量指数和肥胖程度作为其参考指标。
(1)身体质量指数(BMI)
BMI是以身高与体重的比率关系来衡量个体的体重是否超出正常范围的指数(参考标准见第一章表1-2、表1-3)。由于BMI最初设计是用于统计公众健康数据,因此一般认为BMI与体脂百分比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等同于体脂百分比。也就是说,只有在没有条件(缺乏必要的仪器设备)测量体脂百分比时,BMI才可作为评价个体是否肥胖的参考指标。鉴于此,BMI可以用来测试学生的身高和体重,大致评定学生的发育状况及身体的匀称程度。国内判定,当个人BMI数值超过25时就属于肥胖。
国际通用的BMI计算公式为:
一般认为,BMI小于18.5为体重过低;BMI在18.5~23.9之间(包括18.5)为体重正常;BMI在24.0~27.9之间(包括24.0)为超重;BMI等于或大于28为肥胖。
(2)肥胖程度
肥胖程度与标准体重相对应,是衡量一个人的实际体重占其相同性别、相同年龄组标准(平均)体重的百分比。与BMI一样,该数值也只能作为评价身体成分的参考指标。
相关的计算公式为:
一般认为,实际体重与标准体重数值在±10%之间波动属于正常。故按照公式2的计算结果判定:个体数值在90%~110%之间,属于体重正常;个体数值若在110%~120%之间,属于体重超常(即超重);个体数值大于120%,则属于肥胖,此时需要考虑采用“减肥处方”进行减脂锻炼。
当然理论跟现实之间还是有差距的,由于个体生活环境、性别、年龄的不同,其相应的体脂百分比理想标准并不完全一样。数据显示,我国民众的理想体脂百分比范围很大:男性理想范围在12%~23%之间,女性理想范围在16%~27%之间。但对于肥胖标准的确定,国内与国外的基本相同,即男性数值超过25%,女性数值超过30%就判定为肥胖。在依据指标确定个性化锻炼方式与目标时,要考虑到不同测试方法、不同测试仪器的测试结果的影响,具体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因此只能作为参考。
2.测定方法
身体成分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目前主要有生物电阻抗法(BIA)、皮褶厚度测量法、红外线感应法、双能X射线吸光测定法(DEXA)等。采用不同测定方法时,其体脂百分比的获得公式也是不一样的。在健康体能的测定中,前两种较为切实可行,所以也比较常用,这里作简要说明。(www.xing528.com)
(1)生物电阻抗法(BIA)
BIA的特点是:简单、安全、无创。其使用的生物阻抗分析仪测量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体流入的微量电流的电阻抗情况,推算身体内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体内的水分含量约为70%,其大部分存在肌肉中,因此,脂肪组织含水较少而导电性能较差,去脂组织因含水较多而导电性较好。因此,在人体组织中水和电解质均匀分布的设想下,测量手臂或腿部的电阻抗情况就可以推算出个体的水分含量,进而可以推算出脂肪组织重量和脂肪的百分比。当然也要考虑到测量位置不同、人体中离子浓度不同等因素对阻抗大小的干扰。
相关的计算公式有:
①Lukaski公式
②Deurenberg公式:
(2)皮褶厚度测量法
该方法是通过皮褶厚度卡钳对身体某些部位的皮褶厚度进行测量,将所测结果代入身体密度公式,进而得出体脂百分比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出的皮褶厚度推算体脂含量,主要测量位置可分为四肢和躯干,细分出来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部位是肱三头肌和肩胛下角。
相关的计算公式为:
①肱三头肌
上肢自然下垂,大学生选定肩峰与尺骨鹰嘴突连线中点处,皮褶与上肢长轴平行时,左手垂直捏起皮褶并用右手握着皮褶厚度计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②肩胛下角
在肩胛骨下角点1厘米处,大学生选定与地面垂直方向外斜45°角皮褶,左手捏起并用右手握着皮褶厚度计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对选定位置数据的测量都要重复三次,取其中间值或平均值。更加具体的操作要求,可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
如果测量方法正确,皮褶厚度测量法测得的体脂百分比结果将会与验证方法(其他测定方法)的结果显示出较高的相关性。皮褶厚度测量虽然有所用设备和方法较为简单的优势,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其准确度受个人技术因素的影响较大。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计算公式相关数据受大学生年龄、性别、皮下脂肪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的约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