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里,一艘满载乘客的海轮,徐徐向吴淞口驶去,浦江两岸的树木、村子慢慢地向后退去,江心白帆点点。秋瑾全身男装坐在窗口,贪婪地望着这即将逝去的一切,思前想后,心潮起伏。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她仿佛看到当年甲午战争时,中国北洋海军前仆后继,全军覆没的悲壮场面,一股复仇的烈火在胸中熊熊燃烧起来,当即挥笔写下了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
闻到当年鏖战地,至今犹带泪痕流;
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
领海无权悲索莫,磨刀有日快恩仇。
天风吹面冷然过,十万燕云眼底收。
秋瑾与一起结伴而行的日本友人服部繁子乘坐的轮船,由上海,穿东海,经长崎、神户,靠岸横滨,二人登陆后改乘火车来到东京。
秋瑾到达日本后,和其他留日中国学生一样,先在东京中国留学生会馆所设的日语讲习所学日语。数月后,秋瑾改入青山实践女校求学。在这期间,她一面学习,一面广泛结识在日本的爱国志士,进行革命活动。
在日本,秋瑾发起中国第一个妇女团体——“共爱会”,参加了以“推翻清朝,恢复中华”为宗旨的秘密反清团体“三合会”,并在“三合会”中被封为“白纸扇”(军师俗称);还还和刘道一等组成了以反抗清廷为宗旨的“十人会”。1904年9月,秋瑾与几位同志一起创办《白话报》,并以“鉴湖女侠秋瑾”的署名,在《白话报》第一期上发表了《演说的好处》一文。接着在第二、三期上连续发表《敬告中国二万万女同胞》、《敬告我国同胞》等警世文章,鼓动“推翻满清、恢复中华”,争取男女平权,与保皇党的《新民丛报》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除积极秘密地参加革命团体外,秋瑾还经常出席革命派组织的各种集会,登坛讲演。她的演讲言辞悲切,击中时弊,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落泪,因而具有很大的鼓动性。但秋瑾清醒地看到革命力量远远不足。不久,又加入了秘密的反清会党——洪门天地会,并结识了和蔡元培一起发起发光复会的陶成章,以及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
秋瑾在进行革命活动的同时,还广施侠义之财,她慷慨解囊,资助长沙起义失败后来到东京的同志,直至经济拮据。
1905年春,为了筹措学费和探亲,秋瑾返回祖国。归国前,她写了一首题为《鹧鸪天》的词,以言其志: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www.xing528.com)
休言女子非英雄,夜夜龙泉壁上鸣!
这首词,字里行间充满了崇高的、为国献身的精神,她把自己比作一把锋利的龙泉宝剑,为了祖国和民族,时刻准备驰骋疆场,浴血奋战。
归国途中,友人向秋瑾索诗。此时正值日俄战争,她想到灾难深重的祖国,触景生情,吟诗道: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回国后,在上海拜访了蔡元培,又在绍兴结识了徐锡麟,由徐锡麟介绍参加了革命团体“光复会”。她还通过陶成章熟识了不少浙江地区的会党首领。
1905年夏天,秋瑾再次东渡。到日本后她更加广泛地接触了新事物、新思想,结交了更多的革命志士,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她那光明磊落的品格,嫉恶如仇的个性,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努力奋斗的志向,博得了广大中国留学生的敬佩。同年8月,经黄兴介绍,秋瑾在日本同孙中山见面畅谈,第一批加入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同盟会”,被推选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省主盟人。革命思想武装了秋瑾,也改造了秋瑾。从此以后,她在日本各地奔走联络。这时,她将名字改为“竞雄”,经常身着男装,佩戴着日本商店买来的一柄锋利的“倭刀”,练习武艺。她曾在《宝刀歌》中说:“莫谦尺铁非英物,救国奇功赖尔收”,“铸造出千柄万柄宝刀兮”,“一洗数百年国史之奇羞”,充分表现了她为国雪耻的豪情壮志。
满清政府为了阻止革命,唆使日本政策文部省颁布《取缔留日学生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这一消息传业,群情激奋,中国留学生纷纷罢课、集会表示抗议。秋瑾组织敢死队,自任指挥,与日本政府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日本政府一意孤行,不肯作罢。对此中国留学生中一部分人产生“忍辱求学、以候未来”的思想;秋瑾等人则力主回国,义不受辱。在浙江同乡会上,她慷慨陈词,随手从靴筒中取出一把倭刀,猛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顽强的斗争,迫使日本政府作出让步,“规则”没能得以执行。
斗争实践使秋瑾清楚地认识到,要拯救“黑暗沉沦”的祖国,必须发动更多的民众起来斗争,她毅然带领大批留日学生回国,直接参加反对清政府的革命斗争,去实践她那“我欲双手援祖国”,“频倾赤血救同胞”的伟大抱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