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关创造力研究的案例分析中,主要是以公认的具有高创造力的个体为研究对象,例如,Arnheim阐述了毕加索在创作一部雄心勃勃的绘画作品时所付出的努力[21];Howard Gruber于1974年对达尔文的航海日记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达尔文的创造过程;Benjamin Bloom带领一个研究团队,采访了120名美国顶尖画家、游泳运动员、雕刻家、网球运动员、数学家和科学家,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三十几岁的中青年;Howard Gardner对7位不同领域的高超创造者进行了案例分析;Csikszentmihalyi对91位杰出的创造者进行了访谈研究[22]。
在上述这些对创造性个体的案例分析中,研究对象都是公认的具有高创造力的人,也就是传统所谓大C创造性的人,例如达尔文、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毕加索等;但是我们在进行职业驱动力的案例分析时,案例的对象虽然往往表现出了高创造性,但是远未达到上述大C的创造性。同时,这类案例又不是通常所说的小c的创造性,也即不仅仅是对他自己或小范围的亲近人群产生了影响,而是介于小c和大C创造性之间的一种状态,这些个体像黄西、秦明、石悦等人,他们显然具备超越普通人的创造力,同时,这种创造力很难说是严格意义上的大C创造力。实际上,在传统意义的大C创造力中,不同的创造力个体所体现出的创造力程度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例如,Howard Gadner研究的7位创造者,他们同其他大C创造者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之间仍是存在显著差异的,那么,关于这种创造性程度的差异,我们是否可以有一个整体性的观点或者综合性的看法呢?以下的假设基于创造力的人本主义观点,即创造性是正常人的自我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限制,这种自我实现表现的程度存在差异,反映在创造力上就是存在创造力的程度差异。
基于职业驱动力的案例分析,这里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创造力存在一个从小c到大C的过渡状态,我们称之为中c,它是联结小c和大C的一个纽带,从小c、中c到大C构成了创造力的一个连续性和过渡性的状态。这个假设也就意味着在一定的条件支持下,创造力存在从小c向大C转变的可能性,我们对创造力的研究是找出从小c发展到中c以及从中c到大C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显然,有关中c的创造力假设是一种人本主义的观点,也即:既然已有的创造力研究发现,创造力不具有遗传性,正常人都具备做出创造性的生物和认知神经的基础,那么正常人不仅仅只满足于做出小c这样的创造性活动,还应通过可以创设的环境条件,向大C创造性过渡。未来的人类社会应当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从小c向中c和大C方面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表现出更强的创造性,这是符合马斯洛所说的人的自我实现趋势的。实际上,在创造力专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阿玛贝尔的观点里,她所持的小c观点,本身就具有创造力的连续性观点[23],在她对3个行业的7家公司,26个创意项目组的238种职业(如R&D科学家,产品设计师等),共计12000份日记报告的分析中,阿玛贝尔发现这里的创造性并不是日常所说的小c,而是类似James Kaufman和Ron Beghetto所说的“职业创造性”的“pro-c”,这种创造性显然又不是大C意义上的创造力,阿玛贝尔将这种创造性称之为中c(middle c)[24]。实际上,在阿玛贝尔的观点中,大C创造力和小c创造力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表现方式,也即创造力是连续的,从小c到大C不过是反映出了正常人所具有的创造性潜能的不同程度[25]。不论是小c、中c还是大C,都符合阿玛贝尔提出的“创造力的内在动机原则”,即不同程度的创造性都来自于内在动机的驱动;其次,各个水平的创造性都需要支持性的环境,包括领导、家长和教师这样的权威,以及同事、同伴的支持。就环境而言,非支持性的环境,例如外在的奖励和评价,对小c创造力的影响要远大于大C创造力,因为两者的初始动机水平不同,大C的创造力者往往都具有更高水平的工作内在动机和内驱力,因此,对初始动机水平差异的研究发现,如何提升初始内在动机非常重要。(www.xing528.com)
对上述假设的验证,从案例分析的角度看,可以来自对大C个案成长经历的研究,也即这些高创造性个体在做出他的大C创造性之前的创造性表现是否有小c和中c的过渡性;也可以来自高创造性个体所做出的大C创造性本身的发展过程是否逐渐由一个个小c发展而来,还是突然出现一个所谓的顿悟时刻,突然冒出大C的创造性;还可以来自对中c个体的成长经历中从小c到中c的过渡性;以及对中c个体向大C创造力发展需要具备何种条件,小c向中c创造性发展需要具备何种条件进行的研究。例如,在Howard Gruber对达尔文的日记进行的研究发现:“自然选择的进化论并非出现在灵感的迸发期,即一个‘啊哈’时刻,相反,这些记录显示了一系列迷你顿悟的渐进过程,这些顿悟中的每一个都是达尔文理论中的关键一步。达尔文的创造性灵感并非出现在某一时刻,它是日复一日、不断扩展的长期活动所构筑的。”[26]再如,在华人数学家张益唐的案例中,在他2012年在朋友家中想出有关孪生素数“有限间隔”的答案之前,2001年,他在肯塔基州打工时所想的问题,形成一篇论文发表在数学的权威期刊上[27]。显然,高创造性个体在做出引人注目的大C创造性之前,都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创造性,小c或中c的创造性,是进入大C创造性表现之前的一种积累和过渡。
上述有关中c的假设,需要更多来自对不同程度创造力个体的实证研究的验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