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冕的学习热情与放牛形成的反差及对他的态度

王冕的学习热情与放牛形成的反差及对他的态度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王冕对读书的热情与放牛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同王冕做这两件事情的动机有密切关系。成年人对于王冕的放牛和读书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安阳的韩性对王冕好学的举动非常惊异,笔者认为惊异的原因在于这种“痴”所表现出的不觉苦、不害怕的行为,所以,韩性也是支持王冕的读书热情的,“录为弟子”。在这种“任务式”的工作动机驱动下,难道不会出现像王冕放牛时出现的丢牛、踩田的问题吗?

王冕的学习热情与放牛形成的反差及对他的态度

上面关于王冕的文章提到了他在七八岁时,对两件不同的事情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动机状态。一件事情是放牛,这是父亲交给他完成的任务,他对这件事情的动机是怎样的?不专心、不投入,不情不愿地去放牛,最终还把牛给丢了,踩了人家的地,结果受到惩罚,被父亲打了一顿。第二件事情则是学习,王冕对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用我们在《学校积极领导力》的话说,就是拥有“高初始动机”,体现在“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后来寄宿在寺庙之中,读书环境恶劣,坐在佛像膝上,就着长明灯读书,佛像很吓人,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他可以“恬若不见”。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王冕对读书的热情与放牛形成鲜明的反差,这种反差同王冕做这两件事情的动机有密切关系。放牛是一种任务、勉为其难的事情,是外在动机的驱使;而读书则出于高度的内在动机,自发驱动使然。

王冕在这两件事情上的动机截然不同,对比起来,做事的效果更是迥异。放牛的结果是“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依靠控制性动机驱动去放牛,结果很糟糕,但是比这个结果更糟糕的是“已而复如初”,王冕放牛导致的糟糕的结果还会不断重复再现。相反地,王冕凭着内在动机读书,得到安阳韩性的赏识(其实是惊异于他对读书之“痴”),收他做弟子,“学遂为通儒”。可见,做事的动机对我们做事的过程和结果都有很大影响,比较常见的是两种做事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因为读书这件事情吸引人,有兴趣,自发驱动人们行事;外在动机则是因为别人布置的任务(父亲让他去放牛),因为外在的驱动而去行事。这两种不同的做事动机导致的结果非常不同,内在动机驱动导致王冕可以克服很多外人看起来的困难,不会觉得读书是苦差事;而在外在动机驱动下,即使只是常规性的任务,像放牛,谈不上环境恶劣、受苦受累,也仍然不可能把事情做好。

成年人对于王冕的放牛和读书也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态度。王冕的母亲是支持孩子的读书热情的:“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母亲对王冕的学习动机作了最好的概括就是一个“痴”字,如此之“痴”,所以一定要支持这种“痴”,这也是后来王冕对母亲孝顺、恭敬的原因之一。安阳的韩性对王冕好学的举动非常惊异,笔者认为惊异的原因在于这种“痴”(高初始动机)所表现出的不觉苦、不害怕的行为,所以,韩性也是支持王冕的读书热情的,“录为弟子”。只有王冕的父亲一开始是负面态度,“父怒,挞之”,因为是他“命牧牛陇上”的,父亲以命令、布置任务的方式来让他放牛,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才不让王冕放牛而去了寺庙读书。(www.xing528.com)

从王冕的故事中,是不是可以看到,这同我们今天很多教师或者校长的工作动机有一定的相似性?或者请读者想想,今天的学校之中有多少的教师或校长,虽然干着教书育人的工作,但是其实是在“放牛”?正如上一章5.5所说,有很多教师和校长其实并不认同教育职业,却干着教育工作。在这种“任务式”的工作动机驱动下,难道不会出现像王冕放牛时出现的丢牛、踩田的问题吗?王冕好学的启示在于,无论教师还是校长必须转变工作动机,从“命”转变为“痴”,从上级命令、布置任务,当事人接受任务、依靠控制性动机去工作,转变为当事人自己痴迷于自己的工作,依靠自己对工作本身的兴趣、热情这样的内在动机自发地去工作。

此外,在某些校长的管理工作中,是不是也存在像王冕父亲那样的做法,而不是像其母亲和韩性的做法呢?对于教师喜欢、乐于从事的“读书”不予支持,而是运用绩效考核等一堆措施勉强教师去“放牛”,这种消极领导力的情况在学校中非常常见。正如本书第二章所说,校长的管理应从控制导向转变为自主支持导向的管理,不是通过控制勉强教师去“放牛”,而是要像王冕母亲和韩性那样,善于体察教师的“痴”,支持教师做自己真正想做、希望做的事情。这样的管理才是我们所谓的积极领导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