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职业繁荣:如何从职业倦怠转变为积极螺旋

实现职业繁荣:如何从职业倦怠转变为积极螺旋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之相反,是我们称之为“积极螺旋”的一面,在“积极螺旋”中,当事人往往具备相反的特征:高自我效能感、习得性乐观、自主导向的因果类型、高职业满意度、职业繁荣的状态和幸福型的状态。

实现职业繁荣:如何从职业倦怠转变为积极螺旋

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往往比喻倒霉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上面5.6节我们提到教师和校长在遇到职业倦怠时,很容易发现此时一系列不好的事情也同期发生。像上面提到的身在职业倦怠中时,当事人的自我效能感很低,不仅对工作感到厌倦,同时人也变得不自信起来,对原本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开始变得自我怀疑。当事人往往试图摆脱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没有根本性的解决办法,会发现不好的情况一直在持续,很难改善。或者如很多教师、校长的处理办法就是“硬熬”过去,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然而,硬熬的结果往往是这次熬过去了,下一次又会隔三岔五地出现,在教师或校长三十年左右的职业生涯中,往往因为职业倦怠从来没有根本解决过,所以,这种情况会反复出现。笔者在授课交流过程中曾经遇到一位校长L,在讨论职业倦怠问题时,他提到曾在湖北某中学做校长,遇到职业倦怠后的解决办法是更换学校,他因此南下到广东某中学任校长,当笔者质疑这种更换学校的做法能否根本解决职业倦怠时,L回答说:“所以我才来你们北师大学习嘛!”显然,这位校长在不断尝试一些能够克服职业倦怠的办法,包括更换学校,进一步参加学习培训等,然而校长工作本身的调整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倦怠?这是笔者质疑的。

在“硬熬”熬不过去,这次熬过去下次又反复重来的局面中,当事人备受难以摆脱职业倦怠之苦,这就很容易导致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出现,因为当事人发现自己无法左右职业倦怠来或者不来,失去个人控制,显然教师和校长也很容易变得以非人格化导向为主[26]。以非人格化导向为主时,当教师和校长认为自己的工作主要不由自己来掌控,而由上级或其他外部因素来掌控的话,当事人就不大可能产生真正的职业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从汉堡模型的角度看,当事人很容易出现虚无主义的状态。

上述的种种事件,职业倦怠、低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非人格化导向、职业不认同、缺乏组织归属感和虚无主义的状态构成了一个被称为“消极螺旋”的东西。在“消极螺旋”中,不好的事情和对当事人不利的事情是相伴而生,互相强化、互相促进的。当事人身处“消极螺旋”中,相伴而生的职业倦怠、低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助、非人格化导向、职业不认同、缺乏组织归属感和虚无主义的状态,这些相近的要素互相强化,导致当事人越来越难以摆脱这种处境。

与之相反,是我们称之为“积极螺旋”的一面,在“积极螺旋”中,当事人往往具备相反的特征:高自我效能感、习得性乐观、自主导向的因果类型、高职业满意度、职业繁荣的状态和幸福型的状态。当事人此时的状态如同本章开头提到的唐代孟郊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一种神采飞扬,高自我效能感的状态,在这种“积极螺旋“中,各个要素之间同样也是互相强化、互相促进的,此时,“成功带来更多的成功”。(www.xing528.com)

显然,我们推崇“积极螺旋”,而应尽可能避免“消极螺旋”的出现。那么,如何避免“消极螺旋”的出现?对于已经身处“消极螺旋”中的教师或校长而言,如何摆脱“消极螺旋”的状况?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还没有遇到“消极螺旋”状况的普通教师或校长而言,如何避免它的出现,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一章“职业驱动力”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简单来说,就是需要转变教师或校长的职业驱动力,从外驱力的工作动机(控制性动机)转变为内驱力的工作动机(自发性动机)。第二个问题,对于深陷职业倦怠“消极螺旋”状态的教师或校长而言,如何摆脱这种状况,进而打破“消极螺旋”的互相强化状态,我们在《学校积极领导力》第七章提出,需要从“消极螺旋”最薄弱的链条去着手。在组成“消极螺旋”的链条和环节中,哪一个链条或环节是最薄弱的?笔者认为是低自我效能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途径有很多,不是只有工作才能给当事人提供自我效能感。生活中的兴趣和爱好是能够为我们提供自我效能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之一,所以本书第一章提出,要发展和提升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是我们获得自我效能感,打破“消极螺旋”最有利的方式之一。对于深陷职业倦怠的教师或校长而言,我们不建议从工作当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原因在于,工作本身往往正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试图依靠工作本身的调整解决职业倦怠的问题,不仅困难,而且往往收效甚微。所以,读者会看到,解决职业倦怠的措施不在工作本身,而在工作之外,就是这个原因,因为“消极螺旋”中最薄弱的链条和环节不在工作之中,而在工作之外。发展兴趣和爱好可以很好地提升自我效能感,而当你理解“你的兴趣爱好正是别人的工作”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感受将会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相比较而言,职业不认同、虚无主义、缺乏组织归属感这些环节恐怕是“消极螺旋”中最难打破的,我们在第二章对黄景老师的案例分析表明,解决教师职业认同可能要付出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