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科研任务与创造力的探索

学校科研任务与创造力的探索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毫无疑问,科学研究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创造性。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39],提出要“强化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学校科研任务与创造力的探索

在本书第3章3.11节中,对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和“任务式”的专业发展作了区分讨论。对于大学教师而言,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进行科学研究,那么对于科研工作是不是同样存在“任务式”的科研和自主式的科研呢?这种分别又会对科研创造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里我们对此进行初步的讨论。

毫无疑问,科学研究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创造性。这一点从政府的政策文件中也多有反映。例如,国务院在2006年2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35]的序言就提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其后,在2012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36]也是围绕《规划纲要》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出的以“创新”为核心的意见。2015年3月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37],同样是进一步围绕创新提出的意见。

不仅科技体制改革围绕创新深入开展,公共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同样如此,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38],提出“提高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水平,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机制”。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39],提出要“强化激励机制,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此外,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40],提出“双一流”建设规划,为了建设“双一流”,更是提出要培养“创新团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创新环境,保护创新、宽容失败,大力激发创新活力”。

从中央政府层面的政策文件中反映出对科研人员进行的创新、创造力工作有着热切的渴望和期盼。然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力有其自身的规律,在上述的政策文件行文中也都有类似像“坚持遵循规律,遵循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规律”“坚持遵循规律,根据科学技术活动特点,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探索发现规律,为科学家潜心研究、发明创造、技术突破创造良好条件和宽松环境”等表述。然而这个规律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规律是科研人员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规律?这个规律同国务院2006年2月发布的《规划纲要》[35]中提到的“确定11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并从中选择任务明确、有可能在近期获得技术突破的68项优先主题进行重点安排……共安排16个重大专项……重点安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并提出实施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等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科研人员成长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规律,上述政策文件没有明确交代,只能从其中的行文来推测,大致而言,这里所说的规律可能是绩效激励、收入分配、经费投入等。

不能不说,政策文件中所谈到的绩效激励、收入分配、经费投入是对科研人员有很大影响的因素,然而可能不是科研人员成长规律本身。有关科研人员进行创造性研究的规律,本书在前面的章节和后面第六章都有详细的论述,其中的核心内容是哈佛大学创造力专家阿玛贝尔(Teresa Amablile)所提出的“创造力的内在动机原则”和罗切斯特大学教授爱德华·德西(Edward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所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以及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对创造力的案例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造力和动机之间的关系上,科研工作者的工作动机与创造性之间关系密切。

在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中,研究者的工作动机和需求非常重要,而且,不仅科研工作者有需求,国家和社会也有需求,在《规划纲要》中,从国家层面对于重大的、战略性的、前沿的需求范围进行了规划和界定。如果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这两者是一致的,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然而,现实之中,有多少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需求是真正同国家和社会重大战略需求相一致的呢?目前没有看到深入的调查研究,从笔者作为大学教育学科教师的经历和对周围同事的观察了解,在教育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的规划、指南、专项等,而研究者不是没有自己感兴趣、内在动机驱动的研究主题,然而在以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以及相应的课题项目资源导向的背景之下,多数研究者尤其是缺乏课题项目支持的年轻教师只好纷纷妥协,将自己的研究兴趣放置一旁,而将注意力投向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的课题项目中,这种现象并非个别。这种以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取向,首先导致的就是科学研究成为一项“任务”,而非研究者的内在“需求”,之所以进行这种区分,其重要性在于这种区分对于研究者的研究动机影响巨大。(www.xing528.com)

另外,即使对于个人研究取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恰巧一致的情况而言,目前的科学研究管理方式对于研究者的动机仍然影响巨大。也许研究者一开始真是出于自发性动机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进行研究,然而上述的政策文件在组织此类项目时采取的方式却是绩效式的:一方面运用绩效考核指标对于科研进行考核,“对于事关国家战略需求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应当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攻关重点,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和关键节点目标,并在任务书中明确考核指标。”[38]“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根据不同类型科技活动特点,注重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和方法。”[36]另一方面运用经济激励作为刺激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手段,“完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和落实促进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政策。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落实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推进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制定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评价标准,充分调动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38]“充分发挥国家科研机构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推进实施绩效工资。对科研机构实行周期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确定支持方向和投入力度。”[36]“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健全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完善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制度,强化绩效激励,合理补偿项目承担单位间接成本和绩效支出。项目承担单位应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37]“强化绩效,动态支持。创新财政支持方式,更加突出绩效导向,形成激励约束机制。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适当减少支持力度。”[40]

正如本书第2章2.8节所分析的那样,绩效主义管理措施所“激发”起的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是控制性动机驱动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不仅无法产生真正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而且对创造性所需要的内在动机有负面作用,它令科研工作者的注意力从科研工作本身分散、转移至科研之外的刺激物、激励因素上,如收入、职称、头衔和奖励等。这正是阿玛贝尔教授提出的“创造力的内在动机原则”所反对的。现有的政策措施会令科研工作陷入重复性、机械式、算法式的任务阶段,而难以真正进入探究式、挑战性、创造性的阶段。

科学研究的创造力要求科研人员能够依据个人的内在动机进行选题和持续性的研究,真正有创造力的科学发现往往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的积累[41],如何营造一个支持科研工作者自主发展的环境,要比通过项目经费、奖励评优去诱导科研人员集体向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转移,恐怕更为重要。在上述的政策文件中,并非没有考虑到对科研工作者自主发展的支持,例如“自主选题研究对科研机构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培养人才队伍非常重要。加强对科研机构开展自主选题研究的支持。完善科研院所长负责制,进一步扩大科研院所在科技经费、人事制度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提高科研机构内部创新活动的协调集成能力。”[35]“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制定科研院所章程,完善治理结构,进一步落实法人自主权,探索实行由主要利益相关方代表构成的理事会制度。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落实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36]优化对基础研究的支持方式……支持研究机构自主布局科研项目,扩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改革基础研究领域科研计划管理方式,尊重科学规律,建立包容和支持‘非共识’创新项目的制度……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弘扬科学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改革基础教育培养模式,尊重个性发展,强化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培养。”[37]

上述这些对科研人员的自主支持措施,无疑是有利于科研人员的自主性、自发性工作动机的提升的,从这个角度讲,对于科研人员的创造性会有积极促进作用。然而,绩效主义管理在实践和执行层面有着显著优势:数量化、指标化、硬的显示度、方便执行等。而上述自主支持的管理措施很容易在实践和执行层面难以落实或走样,自主支持在执行层面是分散化的、个别化的、软的显示度、不方便执行的。更为关键的因素是,自主支持的管理需要具有科学家精神的管理者。

从科研人员的研究动机出发,创造性的研究工作需要研究者以自发性动机、内在动机进行选题和持续性的研究,这就需要营造科研工作者自主支持的氛围,在目前科研投入巨大的情况下,应进一步扩大资助自主选题的比例和范围,更应改善科研管理方式。从行政化主导的科研管理转变为绩效导向的科研管理,虽然大大调动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是以经费、奖励、评价等外在刺激物为基础的,激发的是科研工作者的控制性动机、外部动机,这导致科研工作呈现出“任务式”的特点,科研产出更多体现为重复性、机械式、常规性的状态。提高科研创造力需要科研工作者主要以内在动机、自发性动机进行科研活动,这需要从绩效导向的科研管理向自主支持的科研管理转变,从选题、课题经费使用到课题开展和完成,赋予科研人员以更大自主空间,才能将科研任务转变为科研兴趣,才能为真实的科研创造力提供条件和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