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进行的教育改革,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中影响广泛,甚至被誉为“全国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15]。山东潍坊的教育改革无疑在许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在学校管理的去行政化改革、促进校长的流动、校长的选拔方式改革、对校长采取专家同行的评价方式改革、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任职资格条件、以市长为主任的督导委员会避免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干扰、对校长尤其是优秀校长退休年龄不搞一刀切的做法,等等。同时,诚如一些专家所说,不可能指望一次改革解决所有的问题,那么这里就需要理清的是山东潍坊的教育改革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是没有解决、有待以后的改革进一步深入的?或者有哪些改革措施存在某些方向性的问题而需要调整和扭转的?目前将潍坊教育改革的做法推广和铺开会不会急功近利、带来一些不良示范的后果?带着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潍坊教育改革进行分析观察,无疑是有益的。本文从发挥校长和教师工作创造性的角度,对山东潍坊教育改革的做法进行分析讨论。
在进入正题之前,需要先讨论一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工作是否需要发挥创造性。在不同人看来,显然会有不同的答案。自2001年开始的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避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16]。从教育部发布的这一政策改革的文本中可以看出,2001年的新课程改革是针对之前的应试教育状况而出台的改革措施,在2001年之前的中小学教育被看作是一种“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具有统一性的国家课程占据着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这里新课程改革虽然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但是造成学生这种学习状态的并不是学生本人,而是作为施教者的教师和作为管理者的校长,这其实是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所以,由此可以判断出,硬币的另一面也就意味着2001年之前教师和校长的工作,更多表现为一种重复性、机械训练式、灌输式、常规性的工作,正是由于学校教师和校长工作的重复性、机械式、灌输式、算法式的工作方式才导致了上述的应试教育的种种问题。而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就是要转变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分级管理的课程、综合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形态。从这个转变方向可以看出对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的要求更高,相应地,对于教师和校长也就意味着教育工作应转变为复杂性、探究性、挑战性、需要发挥创造性的工作方式。(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