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民风淳朴来形容某地,实则并非每处村庄都如此,只不过在城市人能感知的范畴内,深村里平平静静生活着的老叟妇孺,确实更友善些。然而树涌、沙田乡民们的平和真挚,似更胜一筹。单看在晒谷场的石堆边玩闹的村童,那嬉闹的情景便纯真。有个落单的孩子,牵着自家小狗来回跑动,嘴里发出“驾驾”的声响,大概是幻想着、模拟着策马奔腾的快意,渴望有天能置身草原。
大部分的村民,几乎都极愿意巨细无遗地说说村中事。像告诉我们圆形碉楼故事的小卖部老板娘,便感叹起村中生活经年来的变化:“是变好了,从前每家每户养猪养鸡养狗。那些动物随处撒野,把村里的路弄得脏臭,如今干净多了,走着也舒服。”
老师傅专注地为客人剪发。
方才为我们讲解蓖麻树的老妇,此刻站立在一家古旧的理发铺前,与正在为客人剪发的老师傅闲聊。说着说着,甚至询问我们是否要到其家中一坐,喝杯解暑茶。这理发铺连招牌都难寻,但据师傅介绍,它已开了快三十年了。店中只有一张厚重的俄式理发椅,沉沉地仿佛凿在地上,已说不清年岁,浑厚的木质与精巧的雕饰仍散发着古意。可调节椅背倾斜度的机关设置则颇见旧日巧思,功能齐备,顾客躺下即可剃胡子、绞面毛。“如今外面的理发店早就没人从事这些费时费心的技艺了。”师傅边感叹,边继续手头的活。小店虽简陋,却也与时俱进地用起了许多方便的电动工具,而旧日的剃刀、剪具则被珍藏在抽屉底。
日暮时分,这半日以来唯一的客人神清气爽地走出理发店,师傅亦心满意足地准备收铺。老妇边讲起各家儿女今日多在外谋生定居,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之事,边夸奖骑着单车与她打招呼的外地孩童,又招来几位正拂扫街道的村姑,求证往事的始末。年复一年,村中的日子似乎始终平静。而所谓的波澜不惊,大概并非毫无变化,而是像这村里人那样,将曾经的动荡与更改都细细包容在他们的生活里,化作一片祥和。
(文/杨臻 图/缪晓剑)(www.xing528.com)
树涌村村景
地名注释
树涌村:石岐西南。元皇庆元年(1312年),刘楚先等从隆都迁居于此。因村背后山上有龙眼树,山边有溪,故初名龙眼树涌。民国初年简称今名。树涌还流传着清末探花刘其昌的故事,但探花这个头衔的“归属地”却颇具争议,有认为刘其昌为沙溪龙瑞人,至今该村还有探花及第牌坊。也有人说他在龙瑞出生,在树涌长大。
沙田村:沙田,石岐西南11.5 公里处。地处石岐河以东、梅岭(古称小梅岭)以西之间的冲积平原地带,古为海,明代淤成沙滩。清顺治元年(1644年),林姓人从隆都安堂迁此建村。因田地是沙质土,故名,沿用至今。开村时,人们不怕大海浪潮,一致把泥墙房屋都建在比寮后村更靠近海边的地方,其目的是缩短到对岸问祖时的行程。
新凤环村:清朝中叶,林信赖兄弟两人从沙田迁入新凤环,入迁前由安堂族长前来指导开村。1938年,日军入侵中山。三年后的一天,日寇烧光了几十户人家的屋宇。待重建之时,林信赖兄弟不愿意另觅地迁徙,为纪念安堂老祖曾来过指导开村,绝不忌讳“火烧地无福无后”的无稽之谈,仍然在大火烧过的地方建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