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区的村子,随处可见古旧侨屋,但比之别处,树涌村的街巷却颇有些清新的诗意。青砖灰瓦的老房此刻多半铁门紧闭,新刷的白墙映着烈日,明晃晃的,显得特别鲜亮,倒是削减了那份苍茫凝重的寂静感。蜿蜒曲折的巷弄,走着走着便徒然出现一堵灰墙,将前路分为岔道。平顶与人字顶时而稀落散布,时而如层峦叠嶂,繁复却不凌乱。如此景致,恍惚间弥漫着江南水乡的意趣,连带那相互交织的老屋新墙,灰壁上镶嵌着的铝窗,也像极了杭州郊外新近修葺过的龙井村,两者皆“与时俱进”地藏匿起古韵,容姿焕发地遥相酬和。
多年以前,这老村子必然别具江南韵味。从前这村后的北溪涌,便曾有拉渡。岸边榕树与蕉叶相间,树色掩映,水流清澈。树涌与板芙正分列在这河涌两边,一条钢绳系着两头堆叠的大石,靠船夫双手牵拉,让简陋的木船挨着细索载客往返。低廉的渡河价格,在特定历史时期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尽管此次访村已不见拉渡影踪,翻查资料也仅有零星旧闻记载“新桥架起,渡口关闭”之事,老船夫的预言更是一语成谶。但昔日访村者的游记里,老船夫“躺在沙滩椅上,养着鸟儿等生意”的闲适,每天赚十来块便心满意足的神态,俨然便是这村中人恬淡无欲的性情。(www.xing528.com)
沿着树涌的街巷漫步,久而久之,就察觉这清新之风,大概是因为庭院墙壁低矮的缘故。别处的农家院落,围墙多半高于头顶,为防贼人攀爬而砌得密不透风,但此村院与院的间隔,不外是一堵半身的矮墙,甚至是几株不经修饰的绿树红花作篱笆,即便是途人,也能欣赏满园的夏花。素雅的接原闸门,目测仅单层的高度,却因与矮拙的院墙相接,竟生出些气派来。这清代闸门以花岗岩为门框,正面门额阳刻“接原”,背面楷书“龙聚环”。墙楣处的卷草纹与博古灰塑,伴着邻家果树上硕大而青涩的柚子,倚着后面洋房满墙豆荚藤的绿意,平添了几分自然野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