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村的简单生活,对于奔波的外人而言,更是难得的清静与安逸。早前已有慧眼识珠的老板,在此处修建高尔夫练习场,开辟了越夜越热闹的食街。而狭长的双向绿道,如今更牵引着城中游人骑行而来,望山面海,呼吸新鲜空气,然后带着在田村里收获的野趣归去。
傍晚将至时,碧水蓝天与芦苇、简陋的小木船儿都披上了夕阳迷蒙的暖光。信步前行,便到了一处度假村模样的地方,成排的鸡蛋花树现已花叶落尽,只余遒健的枝干,规律地伸向水岸。整洁的石板路引向几处风格迥异的洋房,那半墙碧绿的爬山虎,更增添了几许西洋的田园气息。绕经掩映的树色,在一栋尚未完工却已荒置的建筑里,眼前的景色豁然开朗。斜阳原是一片耀眼的金黄,撒满静谧江面与空寂远山。水天相接处,河面如抹上胭脂般透着薄媚,但越往近处,水色越深,渐渐是沉默的幽蓝。一叶轻舟驶过,于河道上皱起一缕柔波,又缓缓弥散,而褪尽余晖的残阳最终便成了橘红的魅影,不一会竟像是沉到水里去了。一瞬间,外面改天换地的世界似乎变得遥远,唯独眼前这小村庄,清淡如初。
(文/杨臻 图/缪晓剑)
海港日落
海港村剪影
地名注释(www.xing528.com)
海港村地处神湾镇西南,由大排、芒冲、磨刀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面积约九平方公里,常住人口逾三千。
大排,西与斗门隔河相望。据传,此处于清道光初年便淤积成沙洲,俗称沙仔。咸丰初年有人聚居围垦,同治初年筑成围,并从围中间自西至东开涌。因多河沙,附近的人常来挖沙,便称大把沙(粤语为很多沙之意),后以谐音命名大排沙。聚落在二围涌南、北两岸呈线状分布。
芒涌,约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有人聚居。因该地原是一片荒山丘,芒草丛生,便有一条涌名芒涌。这条村亦因而得名,称芒涌,民居聚落在磨刀山北麓呈线状分布。
磨刀,因地形似刀,且在磨刀门水道出海口中心,河水冲过时似磨刀状的磨刀沙,故名。
海港村其实只是分而又合。芒涌于1983年12月并入磨刀乡,1986年11月析出。磨刀在1953年与大排、芒涌、竹排合并,称磨刀乡,1957年复分。1983年芒涌并入,1986年11月又划出芒涌,称今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