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必备指南

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必备指南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善于聆听,乐于交谈,就能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进行交往。所以,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应当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一些必要的非语言交往技巧。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眼神的作用,平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用眼睛“说话”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语调,也是保证交往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一般在0.45米以内。

大学生人际交往技巧:必备指南

(一)语言交往技巧

语言是具有社会意义的符号系统。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情感的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主要凭借口头语言,大学生也是如此。口头语言交往包括听和说两个方面。善于聆听,乐于交谈,就能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中顺利进行交往。

1.说的技巧

说话是对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说出的话是要给别人听的,要使别人对自己说的话感觉好、听得明白,就应当把握一些说的技巧。

扫一扫 学一学

一是选对说话对象。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选对说话对象,说话者才有表达的愿望,才可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二是选好说话话题。话题要有积极意义,要符合对方的知识范围、经验和当时的心境。

三是擅长语言表达。表达的语言要清晰准确、通俗易懂、简洁生动、适宜得体。

四是善用礼貌敬语。对老师要谦恭有礼,对同学则要多用亲切友好的词语。

五是适当赞扬别人。适时适度、发自内心地赞扬别人,可以营造融洽的交往气氛,强化人际吸引力。但赞扬要真诚适度,不要虚情假意、乱戴高帽

六是尽量避免争论。大学生喜欢争论,但争论往往是在双方互不服输、面红耳赤、不愉快甚至演变成直接的人身攻击或产生严重的敌意中结束,这对人际关系的有害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大学生要尽量避免争论,要通过讨论、协商的途径,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解决分歧,既表明原则性,又不伤害彼此的友谊,不强加于人,为彼此留有余地。

七是尊重他人隐私。在交往中不要把他人说给你的秘密再讲给别人听。尊重他人的隐私就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即使最亲密无间的朋友之间也有各自的秘密空间。如果一个人总是以打探或在背后说别人的秘密为乐趣,就是没有教养的表现,这样的人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朋友的,最终只能是令人讨厌的孤独者

2.听的技巧

聆听也是一门艺术,聆听他人讲话时要专心、耐心、虚心,而不只是用耳朵去听。聆听时要注意集中精神,表情自然,并且要做出相应的反应,通过目光接触、点头、赞许等给予表达者积极反馈,增强对方表达的自信心,使其乐于讲下去;要有耐心,不要表现出任何不耐烦和不感兴趣的神情;还要虚心,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要善于发现对方思想中的闪光点。

(二)非语言交往的技巧(www.xing528.com)

非语言交往是指交往双方通过目光、表情、身体的动作、姿态、语气、语速、语流等要素,服饰着装等非语言行为和人际空间距离等进行沟通的技巧。在人际交往中,非语言行为虽然只是语言行为的辅助和强化手段,但它有时可代替语言传情达意,还能微妙地传递语言难以表达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所以,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应当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一些必要的非语言交往技巧。

1.目光技巧

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窗户。”目光接触,是人际交往间最能传神的非语言交往。在交往中通过目光的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的沟通,目光的方向,眼球的转动,眨眼的频率,都可以表示特定的意思和流露情感。正视对方表示尊重,斜视表示轻视,双目炯炯会使听者精神振奋。柔和、热忱的目光会流露出对对方的热情、赞许、鼓励和喜爱,东移西转的目光,会让人感到心不在焉。交往中,适当的目光接触可以表达对彼此的关注。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眼神的作用,平时应注重培养自己用眼睛“说话”的能力。

2.体势技巧

体势包括体态和身体的动作。在人际交往中,人的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特定的态度和含义。身体略微倾向于对方,表示热情和友好;微微欠身,表示谦恭有礼;身体侧转或背向对方,表示不屑一顾。不同的手势也具有不同的含义,如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双臂外展表示阻拦;拍脑袋表示自责或醒悟;竖起大拇指表示夸奖。有些手的动作还会轻易造成失礼,如手指指向对方面部,单手重放茶杯等。

3.语调技巧

同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可以表达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意思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地运用语调,也是保证交往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下,柔和的语调表示坦率与友好;缓慢、低沉的语调表示对对方的同情和关注;用鼻音则显示傲慢、冷漠、鄙视,这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细心体会语调的微妙,学会正确运用语调,以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4.距离技巧

人都有一种保护自己个人空间的需要。个人空间距离的大小与交往的对象、内容、场合和情境有关。一般来说,人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他们的人际空间距离就越小。心理学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和情境,划分了四种交往距离。

(1)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一般在0.45米以内。这个距离属于家庭成员、亲密战友等关系最密切的人。在亲密距离交往的人,相互挽臂执手、促膝谈心,不拘小节,无话不谈。亲密距离具有排他性,没有达到这种亲密程度的人插足这个区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2)个人距离。交往距离在1米左右。这个区域有较大的开放性,朋友或熟人可以自由地进入这个空间。

(3)社交距离。交往距离在1~4米,保持这一距离的人们,未形成亲密或熟人的关系,体现出一种社交性的或礼节性的关系,一般出现在工作环境或社交聚会上,谈话的内容也较为正式和公开。

(4)公众距离。交往距离在4米以上,在这个空间内,人际间的双向交往大大减少,更多的是一种单向交往,如演讲和报告等。

扫一扫 学一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